Skip to main content

愛哭の黑熊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皇帝殿

此處入口以前叫做「東側後門」,臨海的海灣叫「皇帝殿」,以這特殊地形泛指此處海灣,「阿拉寶灣」是指其旁通往「社寮東砲台」山徑兩側的阿美族聚落,看這新聞,「阿拉寶灣」是指這臨海的海灣,採用阿美族人命名之意~當初阿美族居民,從台東遷移北上,因這個地方很像故鄉「阿拉寶灣」,就以此命名。但可以這樣做嘛?感覺有點「乞丐趕廟公」。

剝奪印象中的舊地名,加入一個新地名,這太不尊重原有老基隆人的歷史記憶了,這需要大家開個會來討論一下吧?不然,霸王硬上弓,屆時文宣、文案一做下去,後人就傻傻的分不清楚,就像當年八斗子的「忘憂谷」、「望幽谷」之爭議

還是北觀處的意思是此處入口是「和平島公園阿拉寶灣入口」,裡面還是有一個景點~「皇帝殿」,以前是泛稱,現在是專指其中一個景點,然後入口取名「阿拉寶灣」,目的是可以順便行銷~「社寮東砲台」、「阿美族移民聚落」這2個景點!!?? Continue reading “皇帝殿”

感想:不會「過生活」如何做品牌

讀完此篇感覺是蠻貼切的,我們常有此缺失而不自覺,當然因為不自覺而不以為是個問題,就這樣形塑成一個「品牌印象」,自由自在的過生活而不知外界看我們的眼光。

我個人經驗也是感覺有些人蠻無趣的,專業方面不予評論,但觀其休閒生活實在是單調乏味,雖說人鐘鼎山林各有其志,但會「過生活」,某方面也會回饋到專業領域,尤其現在是「跨領域」時代,各領域的交流常會碰出新的火花、新的點子。 Continue reading “感想:不會「過生活」如何做品牌”

對土地覺醒的案例

以我個人踏查訪談的經驗來說,對於雙腳所踏的土地、安身立命之處,太多人茫茫渺渺不知原貌,能像謝女士這樣覺醒的過程不能說沒有,但畢竟少數,像我也是從重編修祖譜開始,才開始認識故鄉。

隨著親人逐漸的消逝,曾經駐躅嬉遊的村里逐漸改變原貌,我心裡頓時興起想要抓住什麼的念頭…

不是要指責或控訴什麼,這牽扯到民族性與個人的選擇,也不好說什麼,只是扼腕社會上有此病症。不認識就不會滋生情感予以保護與傳承,我是這樣地認為。

Continue reading “對土地覺醒的案例”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人到某個層次,該思考讓自己更好、更棒,而不再是渾渾噩噩,流於庸俗之輩。
 
說東道西、起行則非是人性,之所以有向上提升的正能量言論,往往就是因為有向下沈淪的不可抗力。
 
我不可藉由貶抑他人而來顯示自己多高尚,要努力多做出一些事蹟才對得起此生,尤其我已經是日薄西山的人了。

Continue reading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