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榮路的,「宮」醬油釀造所,不知有幾人還印象?後來如何?
日治時期基隆商店的演變,若後人不說、不紀錄,旁人也難以理解當年的故事。 Continue reading “宮醬油釀造所”
位於南榮路的,「宮」醬油釀造所,不知有幾人還印象?後來如何?
日治時期基隆商店的演變,若後人不說、不紀錄,旁人也難以理解當年的故事。 Continue reading “宮醬油釀造所”
旭川運河其上有旭橋、新興橋、福德橋、和興橋及元橋…市誌上如此記載,那現況如何? Continue reading “旭川運河橋樑踏查”
看資料看到這一段,覺得有趣^^
【耶蕉頭】:現屬仁愛區文昌里。
忠一路城隍廟前岸壁設備有棧橋(浮橋),可繫船舶,爲來往仙洞、社寮之渡頭,有渡船「八千代丸( yachiyomaru )」日音「耶之約」,臺人將此浮棧橋以諧音謂「耶蕉頭」,即「八千代號渡船船頭」。 Continue reading “耶蕉頭”
基隆文風不盛其來有自,物產不豐導致城市經濟規模不大應是首要,好不容易稍有雛型,卻碰上乙未割台…
現今若能將每年祭典的花費留取部份栽培子孫,應該是一個聰明的投資。
但誰在意這投資未來的公共議題呢?崇拜鬼神、奉祀祖先還是比較重要滴… Continue reading “基隆崇基書院再現”
有在留意地方新聞的,應該會認同地方記者實在是各地文史的重大推手啊~~
在推廣、記錄上,實在是要靠他們的幫忙報導跟宣傳,而有心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則是要做更深入的踏查及提出證據,彼此分工。
有點可惜的地方是,這些記者在退休之後,某些人並沒有留在這領域繼續發光發亮,不然,這行業的經歷一般人並沒有如此際遇。這也如某些歷史、地理的碩士生一樣,留下不少可供參考的論文,但之後就離開這個領域了,這~我也覺得可惜…
人各有志~一件事情的圓滿,有時真的是因緣具足,時候到了… Continue reading “孝三路大腸圈”
難得12生肖一次到位,或許在年節時刻,好好利用一番,例如可以辦個小燈會^^
***
12生肖一次滿足 基隆田寮河金雞報喜
2017-02-02╱聯合報╱記者吳淑君
看到下方的資料,故前往一探^^
基隆還是有不少巷弄是我所不知道的,這裡面所隱藏的故事真的需要在地人發聲,不然就淹沒在時代洪流裡了。
代明宮以南至公園街這一塊在日治時期是高砂公園。委託行的興起不一定跟美軍有關,跟當時的環境~禁用舶來品有關,導致有需求就跟船員、漁民、走私客…接洽。這部份我需要在找更多的資料來佐證,目前只是個人猜測。
酒吧文化也不是跟越戰美軍有關,應該戰後就開始發展,跟各國船員跟美軍協防台灣有關。牛仔街的發展亦是如此。
下列的引用文,文章敘述不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