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感想:不會「過生活」如何做品牌

讀完此篇感覺是蠻貼切的,我們常有此缺失而不自覺,當然因為不自覺而不以為是個問題,就這樣形塑成一個「品牌印象」,自由自在的過生活而不知外界看我們的眼光。

我個人經驗也是感覺有些人蠻無趣的,專業方面不予評論,但觀其休閒生活實在是單調乏味,雖說人鐘鼎山林各有其志,但會「過生活」,某方面也會回饋到專業領域,尤其現在是「跨領域」時代,各領域的交流常會碰出新的火花、新的點子。

況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若能內化為多元觀點,較會尊重個別的價值與差異,並鼓勵其圓夢發揮所長,而不是只有符合某些人的單一價值與觀念。

每個人都長一樣,追求同樣的目標、過同樣的生活,感覺真的無趣啊。

或許是我的傲慢與偏見,以上只能算是個人反省囈語,我只能要求自己不要成為思想、品味單一的人。

***

不會「過生活」如何做品牌?

2017-01-11 Author: 富奇想董事長謝榮雅 商業週刊1521期

「你們(台灣人)會生活嗎?」過年前,英國代理商這樣質問奇想生活的業務同仁,突如其來的尖銳問題,讓我這位同仁一時語塞,總經理也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便跑來問我有沒有解答。

對方想表達的是,我們賣餐廚用品,卻不懂英國家庭主婦,平常在家都做哪些料理?在廚房怎樣做菜?又是如何使用餐廚具?不了解國外消費者怎麼過生活就罷了,也不想多談對美好生活的看法,一心只想訂高銷售目標,反應的是不到位的品牌經營心態。

我也深切反省,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把全心投入工作當藉口,和不美好的生活現實妥協,且習以為常。舉例來說,吃飯時餐桌鋪的是舊報紙而不是桌巾,不覺得少了美感;家人或好友生日時,也不懂得買束花製造浪漫和驚喜,往往在批判別人追求性價比(CP值)同時,自己似乎也過著追求性價比的生活。

不過生活帶來的傷害在於,因為若是沒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內化為設計觀點,所設計出的產品,賣點多半只在功能層次,無法傳遞獨特的使用感受和愉悅感,如此一來,消費者當然還是用性價比,看待這個產品,創造不了太多品牌價值。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