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ed in

9 月

2010

力行中學

力行中學

 

閒暇之餘與長輩聊天,談及基隆除了有一所「立德中學」外,還有一所力行中學,因口音的關係,經咕狗收尋之後找到一所「勵行高中」,但學校是在永和,不死心再努力翻尋,終於在這篇「佛菩薩探訪錄–消災解厄篇」找到片段資料,該作者約民國30年生。

 

 

 

…在我十五歲那年,記得大約在秋末冬初時候,在基隆私立力行高中校門玩耍,不知怎的,學校大鐵門經我不在意地搖動了幾下忽然倒了下來…

 

 

Continue reading “力行中學”

竹仔嶺招魂碑

根據維基百科的敘述,可以對竹仔嶺隧道有些微了解:
 
台灣第一條鐵路由基隆至新竹為止,乃是由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建築。基隆通往台北一段,經由今日基隆市安樂區佛祖嶺,通過獅球嶺隧道,貫穿獅球嶺到達八堵。由於獅球嶺隧道設計不佳,兩端低陷,中間高起,火車行駛不易,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決定改築新的鐵路線。1896年5月起開始挖鑿竹仔嶺隧道,以貫通獅球嶺,由大倉組與有馬組負責施工,隔年1月22日貫通,全部工程經過兩年多始完工,工程期間有300多人殉難。竣工後,在隧道的北口舉行開通儀式,臺灣總督等官員皆列席參加。

孤拔濱

↑1947/03/14。[副系列名:剪報]。《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89/4c.html。

 

內容描述:孤拔濱為一地名,在基隆海濱。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法國海軍於此登陸,當時率隊為法將孤拔,因以為名。中央有一方尖形墓碑,即此役戰亡將士叢葬處。此地史跡若與澎湖孤拔墓相對照,則有可發人省思者。


Continue reading “孤拔濱”

鈴蘭通路

鈴蘭通路

根據2007-08-05 記者:張志明 報導
…基隆當地由日軍挖掘的防空壕很多,但第二次大戰結束後,由中國大陸逃亡到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卻將許多日治時代的防空壕加以破壞及封鎖,並將之放置不管。根據基隆市警察局表示,目前基隆是台灣島上現存最多防空壕的地方,共有300多處,基隆市政府準備整理建後,開放其中的89處。

Continue reading “鈴蘭通路”

日軍少尉碑

日軍少尉碑

 

在基隆三坑嚴放寺後山稜線竹林中有一座「日本陸軍步兵少尉正八位松田篤三之墓」,又稱「日軍少尉碑」,而我記得在法王寺通往後山嚴放寺的小路上,立有一石柱,上寫著「少尉」,意指這裡有紀念碑。一般人看到這石柱會相當奇怪,因為主碑不再附近,而是在後山竹林中,這石柱大概是算指引的功能吧!但遍查網路無人有此記錄,是我年老昏花老糊塗了嗎?還是被拆掉了?只見有人記錄:…立有一根花崗岩石柱,上有「大正九年…新見…」等字,哇~這段懸案有待貴人來考證。

Continue reading “日軍少尉碑”

陋園舊影

 

陋園舊影

顏家在事業發達後,買下日本人木村久太郎的別墅,當時稱為「木村御殿」,1918年木村返回日本後轉售給顏家,由顏國年取名為「陋園」。顏家買下之後,將庭園大事整修、興建樓宇,並將家族成員及宗祠搬遷至此。

陋園以日式為主、並揉合西式風格的庭園,規模頗大,並定期開放給一般市民參觀。因顏家愛好賦詩,陋園成為全台詩人匯集之處,因為顏家與日本執政當局的互動密切,陋園也成為當時日本官方與台灣民間菁英的交流場所。於日治時代,陋園更與林本源園邸、霧峰林家宅園並列為台灣三大名園之一。

但在二戰末期,陋園的部份庭院被強制充為日軍軍營,在二戰後又被國府認定為日人財產而被國軍接收,被作為眷村用地至今,目前稱為「建國新村」;而陋園的剩餘部分,之後由顏家陸續捐出作為光隆家商的校地,今日僅留下顏家宗祠等靠山部分土地,昔日規模宏大的顏家庭園已經幾無痕跡可循。
Continue reading “陋園舊影”

基隆魚菜市場

 


↑基隆魚市場鰱子鯛堆積狀況

日治初期,魚類多在街道兩旁擺設銷售,沒有任何市場設備。明治33[1900]年起政府為了建設公共衛生設施,開始在各街庄實施衛生事業,並將魚市場的經營管理納入規劃。明治44[1911]年總督府發布「臺灣市場取締規則」,規定魚菜市場由各廳管轄;並發布市場貸渡規定,規定市場內的零售商必須支付一定的使用費,以此收入作為廳公共衛生事業之經營費用。

位於旭川河東岸今仁三路和仁四路之間的仁愛市場,前身是日治時期的「福德食料品小賣巿場」,建於明治42年(1909),曾為基隆市最大的蔬果批發市場,崁仔頂漁獲和蔬果的中小盤商販雲集於此。

基隆人舊稱此為「大市場」,因為是基隆港巿最大的巿場。後因巿街發展屢加增建,現貌是於民國78年建造而成十二層大樓,一、二樓是巿場,其餘為國民住宅。
Continue reading “基隆魚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