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魚市場鰱子鯛堆積狀況
日治初期,魚類多在街道兩旁擺設銷售,沒有任何市場設備。明治33[1900]年起政府為了建設公共衛生設施,開始在各街庄實施衛生事業,並將魚市場的經營管理納入規劃。明治44[1911]年總督府發布「臺灣市場取締規則」,規定魚菜市場由各廳管轄;並發布市場貸渡規定,規定市場內的零售商必須支付一定的使用費,以此收入作為廳公共衛生事業之經營費用。
位於旭川河東岸今仁三路和仁四路之間的仁愛市場,前身是日治時期的「福德食料品小賣巿場」,建於明治42年(1909),曾為基隆市最大的蔬果批發市場,崁仔頂漁獲和蔬果的中小盤商販雲集於此。
基隆人舊稱此為「大市場」,因為是基隆港巿最大的巿場。後因巿街發展屢加增建,現貌是於民國78年建造而成十二層大樓,一、二樓是巿場,其餘為國民住宅。
↑資料來源:1909年法院月報,《鞠園》網站,網友阿六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