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03/14。[副系列名:剪報]。《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89/4c.html。
內容描述:孤拔濱為一地名,在基隆海濱。光緒10年(1884年)中法戰爭,法國海軍於此登陸,當時率隊為法將孤拔,因以為名。中央有一方尖形墓碑,即此役戰亡將士叢葬處。此地史跡若與澎湖孤拔墓相對照,則有可發人省思者。
大沙灣是由黃白色細砂綿延鋪陳而成的大海灣,自明治42年(1909)設為海水浴場以來,一直是基隆人嬉水的最佳場所,當時日本人稱其為孤拔海水浴場,因清法戰爭時的法將孤拔墳墓即在附近,故名。但自民國55年起,港務局為興築小型船渠,將這美麗的沙灘填埋在鋼筋水泥之下了。
海水浴場約位在今中正路以西,東9-15號碼頭之間。大沙灣地名源自海濱的沙灘,也指稱居住於這一帶的聚落,在西班牙時代,這裡已有原住民凱達格蘭族人集居,本區也是漢人市區間(巴俐安區)。
大沙灣地名源自沙灣溪入海附近的廣大沙灘,但也指稱其東側一帶的陸地。本地在西班牙時代即有原住民凱達格蘭族(ketagaran)聚居。
到清代、日治初期,概稱為大沙灣庄,明治29年(1896),僅有60戶,337人。(土屋重雄,1985:200)明治42年(1909)設為海水浴場,同時逐漸形成日本人集居區。昭和6年(1931),改訂町名,稱真砂町;昭和15年(1940)有日本人1,608人,佔全町2,947人約55%。
民國35年,真砂町劃分為真砂、中砂、正砂、砂灣四里;民國60年,砂灣里再分出建國里。所以,一般人概稱這五里為大沙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