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園的故事
楔一
行政大樓後方的中山園,在日治時期稱為「昭和園」,建於昭和3年(1928年)12月24日,始為慶祝日本天皇登基加上本校後方緊鄰山丘,樹木蓊鬱、毒蛇出沒,恐危害學子,並立紀念碑~「昭和園」。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10)~中山園的故事”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中山園的故事
楔一
行政大樓後方的中山園,在日治時期稱為「昭和園」,建於昭和3年(1928年)12月24日,始為慶祝日本天皇登基加上本校後方緊鄰山丘,樹木蓊鬱、毒蛇出沒,恐危害學子,並立紀念碑~「昭和園」。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10)~中山園的故事”
行政大樓舊貌
↑1931年基隆高等女學校全景
這是從田寮河對岸拍攝校門口全景,其上有日治時代的校歌,也可以看出校園風貌,安山岩石塊的基座和樹籬,操場邊的茄苳樹還健在,目前有8棵。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9)~行政大樓舊貌”
校門今昔
每天迎接我們的校園大門,妳知道至今尚有殘留日治時期建校的遺跡嗎?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8)~校門今昔”
暖暖分部
本校於民國44年到民國57年間,因學生人數增加甚快,以及應地方父老的要求,曾設初中分部於今暖暖區暖暖街上,位置約在今郵局右前方山邊處,實施九年國教後,分部廢止。後因市地重劃,校舍遭拆,現在是住宅區,已無遺跡可尋。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7)~暖暖分部”
進修部緣由
本校進修部設立的淵源,要追朔到日治時期的「基隆婦人會」,這是日人石坂莊作的主張─「尊重女性、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在石坂莊作的著作《御賜之餘香》(1926 年 3 月,頁 90-110 )有詳細記載其成立之經緯、活動等。在1919年11月設立的婦人會(相當於現今之「婦女會」),提倡婦女勵行「三一政策」,亦即發揚「親切第一、清潔第一、勤儉第一」的美德,其目的是針對慈善活動之舉辦以及婦人們的親睦程度、教養之提升,石坂希望提高婦人在社會上的地位而設立此臺灣最早婦人會,意義是非凡的。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6)~進修部緣由”
制服的演變
楔子
從這張老相片,可以清楚看到本校日治時期的校服為水手服,夏天白上衣深藍裙,冬天深藍上衣和裙子。夏天白襪黑皮鞋,冬天黑襪及黑皮鞋,有著濃濃日本風格。
↑日治時期校服,照片提供:網友過山雲兄
這張是開學時集體拍攝的紀念相片。由髮型可以看出年級,一年級娃娃頭,二年級平分或側分,三年級兩把刷子,四年級兩條辮子。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4)~制服的演變”
在求學的過程中,校歌是一個鮮明的校園記憶,在教育政策上,不同時代因政治環境的不同,校歌更是作為教化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從某一角度來說,代表著學校的特色與理念,是每一位學子必唱的歌曲,它有著代表傳承與振奮學子努力向上的作用,藉由不斷的傳唱與演唱場合的集體感染,規訓著個人的思想與身體,久而久之便成為一個馴化的「柔順肉體」[1]。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3)~校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