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番外):全台No:1運河─田寮港

(番外):全台No:1運河─田寮港

台灣第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田寮港

田寮河發源於槓子寮,舊稱田寮港頭一帶,即現今基隆市信義國中的東北側山谷,昔日本區出產煤礦,從源頭至基隆港河口全長約三點五公里。1876年英國人布萊恩所著「在福爾摩沙的一次旅行」書中,描述田寮河曾經是上游山區煤礦運往海口的要道,兩側堤岸光滑有規則,顯然是運河化的結果,這是最早關於田寮河的記載。

1895年日治初期,當地居民數僅一二六戶、六四六人,最初整治工程始於劉銘傳巡撫內。劉銘傳築港計劃中,第一點就是疏濬田寮港、蚵殼港及旭川河,而後才是填築內港。然而田寮河真正的現代化修築是到日本領台初期時,為了配合當時的「築港計劃」以及1907年時(明治四十年)所實施的「基隆市區改正計畫」,同年才正式疏濬田寮河,同時並填埋兩岸的低地與基隆港海面成為市街基地,使基隆市街核心的面積從十六萬坪增加到五十萬坪。並整理運河以利水陸交通和開闢街衢。

所產生的新興街市大都集中在港區東岸及田寮港運河區兩側,這個區域也成為日人聚集較多的地區。根據1935年的人口普查顯示,這個區域的日人有二九六五人,佔全基隆市區日人的八十八%左右。

↑義重橋街田寮河水路護岸石垣工事於1909年展開,圖左方日新橋前階梯上方之中國傳統建築物即為清國昭忠祠。本工事運河寬度、深度同於蚵殼港水路改修工事,田寮河兩岸將舖有16公尺的道路,且自日新橋下沿岸設置荷揚場。本工事另一重要工程就是要鑿平昭忠祠與附近房舍,並舖16公尺寬的道路(即今義一路)以便與小基隆新生地貫通。

而整條田寮河的整治與疏濬工程,前前後後多達數十年。其中,1908年至1909年首先完成長為 145.5公尺、寬為27.2公尺,且兩岸為砂石擁壁式的築造,並在1921年再度配合實施市區擴大計畫時,對田寮港運河北岸進行細部規劃。1929年(昭和四年)再度延築一六四四公尺,1931年(昭和六年)延長至一六五O公尺,並在同年四月五日時,田寮港運河正式開通,全市舉行盛大開通慶祝活動。至1935年時,又延長田寮港運河與旭川運河,使原來繫留港內各處之木駁船,得轉入運河之中,減少港面擁擠;且為了溝通運河兩岸交通,而陸續興建了日新橋、壽橋、天神橋、幸橋。

1980年基隆市政府由港務局手中取回田寮河管轄權,田寮河早已失去運輸功能,由於污水排放日益嚴重,整治工作成為歷屆市長的要務。這條台灣第一條人工開鑿之運河,雖發揮了百年以上的功能,然最近三十多年來發了無數金錢,與之相對時期整治的冬山河,兩相比較,你覺得呢?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