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跟著在地人這樣吃美食 阿嬌炒麵請加重咖哩
2018-02-18╱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
過年,全家出遊吃美食,是一大樂事,基隆市隱藏版美食超多的仁愛市場,今天起陸續恢復營業,今天開店的阿湯哥鍋燒麵和多好咖啡開店,一早就湧入許多人,座無虛席。 Continue reading “阿嬌炒麵”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影/跟著在地人這樣吃美食 阿嬌炒麵請加重咖哩
2018-02-18╱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
過年,全家出遊吃美食,是一大樂事,基隆市隱藏版美食超多的仁愛市場,今天起陸續恢復營業,今天開店的阿湯哥鍋燒麵和多好咖啡開店,一早就湧入許多人,座無虛席。 Continue reading “阿嬌炒麵”
天天吃好料》基隆安一路粿仔湯 陋巷裡的美食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
基隆巿安一路「巷頭粿仔湯」經營超過60年,傳承三代手藝,最出名的就是當天現做「純米無添加」的粿仔條,清燉豬頭骨湯裡浸著嚼得到米香的粿仔條,搭配豬腸、酸菜、油蔥,吃多了也「不礙胃」;由於口感佳,就算搬到巷弄裡,舊雨新知絡繹不絕,每到吃飯時間,店裡滿滿都是人。 Continue reading “安一路粿仔湯”
1982年,基隆女中居然有一名男生就讀,成為兩千多名女生中的「一點綠」,想必讓人很驚訝,也創下本校有史以來的紀錄。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15)~女中曾有男校友”
一座新樓換舊樓 關茲民
舊樓建於民國十三年(日據時代),共兩層二十間,而向田寮河呈ㄇ形,係西式加強磚造,施工踏實造型優美,襯以背山面水自然風光,安謐寧靜,實一良好學習環境。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14)~興建行政大樓始末”
女子教育矮半截 躋身杏林難上難
鄭鳳嬌(六十二歲,基隆女中校友會理事長,是女中畢業的唯一女醫師),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鄭鳳嬌因站不起來而住進了台大醫院,一住三日才出院,病因也弄不清楚,到了後來當醫生才知道,自己缺乏維他命C。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13)日治時期女子教育的困境”
本校的校園因腹地內有小山坡,林相的生態多元,且環境優美,地下泉水不斷,日治時期建有「昭和園」做為園藝景觀及教學植物公園,後因擴充教學大樓,略有破壞,但有三大自然步道,處處有驚奇和新發現,可供學子漫步其中,紓解讀書壓力,恢復身心體力,不妨前來漫遊。
本校國父銅像位置,在日治時期是神社所在,是屬於較低階的校內神社,建於近藤廉三校長任內(1924~1938)。 Continue reading “人文手冊初稿(11)~校內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