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基隆
太平輪紀念碑
當初我在做基隆文史踏察時,常常內心有如此震撼,怎在圍牆之內、民房一隅,巷弄之間轉個彎就藏有古蹟?
這讓我難堪,因為我除了不知道外在形體古蹟的所在處以外,古蹟建物其背後的典故緣由也一概不知,恍如我是「歪國人」、「外星人」,怎身為一位當地人對故鄉如此不明瞭??
緣此~我就踏上基隆故鄉探查之路…
連橫.台灣通史序曾言: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西16碼頭的切腹故事
市區踏查
鈴蘭燈
在某處能重現當年的故事也不錯,茶餘飯後留給後人傳說^^
當然,創新~一直是時代的使命,動不動守抱千年文化、推古諷今,不是好事。
***
日據時期「鈴蘭燈」重新點亮 站上基隆街角
2016-10-23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即時報導
公車修理廠
…曩昔之基隆,清末始有火車通臺北,利用者甚稀,日據時經擴充,每日達一萬三千人次,市區交通,民國十四年火車站至大沙灣通行馬車,民國十六年改駛汽車,至民國二十年擴張三線,皆由火車站發車,卽一線至八尺門,二線至田寮港,三線至仙洞,民國二十六年收歸市營。惟鄉區來往,行人悉爲徒步,雖肩挑貿販者,荷負重擔,朝出夕歸往返數十里,亦皆步行。雖有轎店,以轎代步者不多,衹婚娶時利用,以飾盛典。其後脚踏車逐漸普及以負販或代步,載重以人力板車或膠輪人力挽車,載客有人力車(黃包車),仍有少人用之。(基隆文獻2─「根」,洪連成,p59)
Continue reading “公車修理廠”
和平島考古
屬於台灣、屬於基隆的在地歷史,從這些遺物的出土,更加可以驗證那一段歷史,而不只是荒野傳說。
遺忘過去,完全失憶,有時候是好事,但或許,後遺症也不少。人們選擇了什麼,這因果總是會有跡可尋的。
出來混的,總有一天是要還(財、命、…)的。個性決定命運。
***
〈北部〉西班牙人和平島考古 5年挖到4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