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黑輪伯仔/林強」
基隆河邊的鐵皮厝裡底有一個少年家
他細漢不愛去讀書 今嘛跟人做手工在賺吃
整天跟大頭熊在作夥 沒人願意聽他的心內話
只好目屎吞下腹肚底 借酒來麻西
Continue reading “為生活賭生命”
改編自「黑輪伯仔/林強」
基隆河邊的鐵皮厝裡底有一個少年家
他細漢不愛去讀書 今嘛跟人做手工在賺吃
整天跟大頭熊在作夥 沒人願意聽他的心內話
只好目屎吞下腹肚底 借酒來麻西
Continue reading “為生活賭生命”
基隆若是一位活生生的生命體,它在不經意之間,會呈現何種表情?俏皮的、憂傷的、開懷大笑的、精神勃勃的…
城市的喜怒哀樂有幾種表情?
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唱:『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把刀,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或許基隆省都的表情有36種!!??
當初我在做基隆文史踏察時,常常內心有如此震撼,怎在圍牆之內、民房一隅,巷弄之間轉個彎就藏有古蹟?
這讓我難堪,因為我除了不知道外在形體古蹟的所在處以外,古蹟建物其背後的典故緣由也一概不知,恍如我是「歪國人」、「外星人」,怎身為一位當地人對故鄉如此不明瞭??
緣此~我就踏上基隆故鄉探查之路…
連橫.台灣通史序曾言: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