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公車修理廠

…曩昔之基隆,清末始有火車通臺北,利用者甚稀,日據時經擴充,每日達一萬三千人次,市區交通,民國十四年火車站至大沙灣通行馬車,民國十六年改駛汽車,至民國二十年擴張三線,皆由火車站發車,卽一線至八尺門,二線至田寮港,三線至仙洞,民國二十六年收歸市營。惟鄉區來往,行人悉爲徒步,雖肩挑貿販者,荷負重擔,朝出夕歸往返數十里,亦皆步行。雖有轎店,以轎代步者不多,衹婚娶時利用,以飾盛典。其後脚踏車逐漸普及以負販或代步,載重以人力板車或膠輪人力挽車,載客有人力車(黃包車),仍有少人用之。(基隆文獻2─「根」,洪連成,p59)

另在「方志─斗子地方史話,陳世一,p176」有相關記載…

…日治時期的公共運輸

基隆最早的公共運輸業,始於1925年,日人流水伊之助經營火車站至真砂町(中正路公車管理處址)的馬車一輛,並自任駕駛。

1927年,流水伊之助購買汽車兩輛,開始經營汽車客運,路線仍舊由火車站至真砂町(按:公車處站)。

1931年才增闢爲三條路線,另增加了由火車站到東町(東明路東橋頭)及仙洞的兩條路線。當時的票價爲日幣八分。

1934年,由火車站到濱町的路線延長到八斗子。按:濱町為正濱里消防隊址

1937年5月,基隆市役所收購流水伊之助的車輛,改爲公營。爲基隆市公共汽車市營的開始。當時的票價成人十錢,半票五錢;從濱町到八斗子線則是成人五錢,半票三錢。

1943年爲終戰前公車最盛的時期,有十輛車,四條營運路線。

按:以下路線皆是日人聚集之地

火車站→社寮(初在八尺門、和平橋頭,後延伸至和平島)
濱町→八斗子(濱町為正濱里消防隊址)
火車站→東町(東明路東橋頭)
火車站→仙洞町(仙洞國小前)

另有一路線是:西町→瀧川町,證據請按這 

這也呼應了…

…昭和5年(1930)3月1日,民營基隆輕便鐵路株式會社經營的基隆金山線開通,沿著西定河經大竿林、中幅通往金山,使用人工推動的台車,由於發車起站即位於安和里樂一路段,故留有「輕便車頭」一名。昭和11年(1936)該公司購置汽車經營客運,輕便鐵道營運業務乃廢…

另根據這一段以可佐證此路段的公車路線,於1933年後開始
…昭和8年(1933)公營公共汽車開始行駛於基隆、台北間,還有對外鄉鎮路線:基隆─金山線,基隆─金瓜石線,但由於戰時油料補給停頓,至昭和20年(1945)完全停駛。戰後,於民國35年公路局基隆站移至現址…

此時「輕便車頭」改稱「公路局車頭」。

 
公車修理廠從日治時代迄今,民國三十四年以前是日本自動車株式會社…
 
這應該是
…基隆自動車株式會社於1933年遭交通局(鐵道部)的收購,成為局營汽車,後這2家(流水伊助的流水交通社【流水巴士】)於1937年再併入基隆市役所。
1945年,鑑於市區交通之需要,基隆市政府利用「基隆市役所(按:自動車課)」擁有的大型自動車(巴士),於1946年4月9日成立「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所」,負責經營市區交通業務。1947年3月初,曾一度改隸台灣省公路局,但於同年6月5日重復市營。1952年8月1日,奉台灣省政府核准,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所改為「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迄今。
而此地的前身是那一家的修車廠,尚待考證
 
按:「基隆大事記,P37」記載,1926.6.25  基隆自動車株式會社,舉行創立大會。   7.15  基隆、台北間公共汽車開始營業。
 
按:2018.3.21
根據「公車站牌的小故事、中正區篇,p46,郭娟靜」所述,此地前身是台銀土地,日治時期的車庫是在公車處辦公大樓(中正路103號)的對面,此地就在流水社長住所旁,也是第一條路線的終點。這也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此地在日治時期並不是修車庫,是在1954年租用,1957年落成之後才移到這,1961年擴編為修理廠。
 
按:「基隆大事記,P155」記載,1955.6.6 本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興建保養廠。
 
這裡有較詳細資料可參考:您今天搭幾路?─光復初期的基隆市公車
 
 
按我:會社大門

***
 
〈北部〉公車修理廠走入歷史 擬蓋市政大樓
 
2016-11-05〔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自由時報〕
 
基隆市新市政大樓有譜!位於中正路的公車修理廠已委外營運,七十年以上歷史的修理廠下個月走入歷史,修理廠土地將評估興建新市政大樓。
 
修理廠業務 國光客運得標
基隆市公處連年虧損,修理廠土地不符使用分區,為降低營運成本、提升維修效能,公車修理廠業務全部委外營運,由國光客運得標,上週已經完成簽約,即將進行點交,將於十二月二日移交國光客運接手,以後公車都要到暖暖碇內的國光廠保養維修。
 
結束營運 年省二千萬元
公車處長陳新埤說,公車修理廠從日治時代迄今,民國三十四年以前是日本自動車株式會社,到民國三十五年改成公車處保養廠,有七十年以上歷史。現修理廠員工二十八名,修理廠結束營運,有六位移撥到環保局,一位轉任司機,二十一位員工資遣或辦理退休,預估年省二千萬元。
 
公車修理廠年底結束營業,這塊一千五百多坪的土地,價值約十多億元,用途備受矚目,市府將評估興建新市政大樓,編列預算明年著手評估規劃。
 
市府大樓辦公廳舍不足
基隆市政府這棟大樓是日治昭和年間的建物,辦公廳舍不足,教育處、產業發展處、交通旅遊等多個單位散居在外,民眾洽公不便,十餘年前就規劃新市政大樓,曾與國防部協議以地易地,市府現址與一路之隔的憲兵隊興建「雙子星」市政大樓,幾年前國防部長更迭政策停滯;加上市政府大樓是基隆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治時代歷史建築,市長林右昌認為不宜原地改建,公車修理廠結束營運,新市政大樓出現曙光。
 
市議員詹春陽和施世明認為,目前只剩公車修理廠這塊完整的土地,是蓋新市政大樓最適當的地點,舊市府大樓可規劃博物館等妥善利用;市議員莊錦田認為地點不錯,各單位能夠集中辦公市民洽公比較方便,不過看起來「不夠壯觀」,停車也是一個問題;市議員莊榮欽則建議新市政中心納入火車站都更範圍。
 
***
基隆公車修造廠熄燈 技工不捨
 
2016-12-02 /聯合報/記者游明煌/基隆報導
 
有70年歷史的基隆市公車處修造廠昨吹熄號燈,28名老技工為老廠房送別,依依不捨。尤其一旁的老榕樹,是每天乘涼、休息的老地方,還曾吸引劇組拍片,即將告別老廠房、老樹,讓這群老員工忍不住多看幾眼,依依不捨道別。
 
 
修造廠前身是日本自動車株式會社,民國35年改為公車處修理廠,負責維修全市158輛大小公車。今天起公車處維修業務委外執行,修造廠昨天正式關廠,28名技工有21人退休,其他轉職其他單位。
 
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未來現地規畫建市政大樓,但因日前預算送議會時有不同意見,還待溝通,目前會暫時保留修造廠建物,並留存有紀念價值的物件。
 
公車處說,修車廠棚是當時以美援資金所蓋的,只有屋頂局部修繕,大部份都保留當時的原貌,梁柱都還是檜木,十分珍貴。
 
「這裡就像我們的家,我看著小樹變成老榕樹,這裡充滿了大家的回憶。」在老廠房內修了42年公車的老技工余元平眼神盡是不捨。
 
老技工林顯鋥表示,老廠房上方有懸吊系統,公車要大修時,可以把引擎整個吊上去,再橫移到各個區塊由技工修理。民國56年就到廠修車的辜添福說,為了配合市府政策熄燈,大家都很捨不得。
 
文史工作者潘江衛表示,修造廠「老廠、老樹、老員工」,到處都是老味道,還曾有電影來拍片,榕樹整個吸附在牆壁生長很特別,吸引不少人專程來看老樹,希望榕樹和相關牌子、老機具可保留下來。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