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若是一位活生生的生命體,它在不經意之間,會呈現何種表情?俏皮的、憂傷的、開懷大笑的、精神勃勃的…
城市的喜怒哀樂有幾種表情?
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唱:『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把刀,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或許基隆省都的表情有36種!!??
基隆若是一位活生生的生命體,它在不經意之間,會呈現何種表情?俏皮的、憂傷的、開懷大笑的、精神勃勃的…
城市的喜怒哀樂有幾種表情?
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唱:『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把刀,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或許基隆省都的表情有36種!!??
人們怎樣對待環境,大自然就會給予善意的回應。
接下來,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抉擇,是要留下什麼給予子子孫孫永世欣賞,還是在我們這一代掠奪殆盡,讓子孫們只能傳頌千古傳奇??
近日讀到這一段:
…層出不窮的公安事件、食安事件,重創台灣的信心。社會開始反思,企業存在的價值,除了獲利,帶動經濟成長,是否應該肩負更多的思考與責任。除了歐洲率先開始吹起社會企業的新型態風潮,2008年,美國也開始吹起一股「B型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潮。強調企業要重視的利益(Benefit),不是只有股東利益,還有勞工、環境、社區、治理、社會公平等。
我想,在台灣各地,應不限企業,各行各業各團體不可無視於這種思潮,它是有益於人類眾生,甚至讓我們無愧於子孫。
當初我在做基隆文史踏察時,常常內心有如此震撼,怎在圍牆之內、民房一隅,巷弄之間轉個彎就藏有古蹟?
這讓我難堪,因為我除了不知道外在形體古蹟的所在處以外,古蹟建物其背後的典故緣由也一概不知,恍如我是「歪國人」、「外星人」,怎身為一位當地人對故鄉如此不明瞭??
緣此~我就踏上基隆故鄉探查之路…
連橫.台灣通史序曾言: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