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鈴蘭燈

在某處能重現當年的故事也不錯,茶餘飯後留給後人傳說^^

當然,創新~一直是時代的使命,動不動守抱千年文化、推古諷今,不是好事。

***

日據時期「鈴蘭燈」重新點亮 站上基隆街角

2016-10-23  聯合報 記者吳淑君╱即時報導

清朝時代的基隆市文化中心,是一座小山丘,設有監視船隻進出的崗哨,所以中正路到義三路,信一路到信七路這一帶都叫哨船頭。

基隆市哨船頭商圈發展協會監事陳梅玲說,日據時代把基隆港內鱟公、鱟母島鏟除,土石回填到岸邊,東岸中正路、義一、義二路是填出來的新生地,日本人規劃成棋盤式街區,地下管線、排水道都做好了,每棟房子正面都避開東北季風,這區塊住的多是日人,港務局的人,可說是當時的高級住宅區。

基隆港港口貿易興盛,船隻進來都在街區批貨,「哨船頭大賣,草店尾小賣」是最佳寫照,草店尾指的是仁愛區,那裡是漢人住的地方,開發早,但建設較落後,哨船頭開發較晚,反一躍成為新商業區,是日據時期基隆的政經中心,又有小銀座之稱。

街道兩旁鈴蘭街燈垂下來,猶如鈴蘭隧道,是當時男女朋友約會訂情之所,也是基隆市最漂亮的地方,現在都不見了。

陳梅玲說,去年底市府社規師進駐,他們提案,希望有個地方能重現鈴蘭燈,把那美好的氛圍營造出來,大家看中義二路58號旁的小巷,右邊牆是商圈理事長蔡政彥家的,左邊是她家族的,雙方協議各出一面牆,不但保留老味道,還加蓋日式屋簷,清掉纜線,用舊窗、繪畫、老照片把哨船頭的故事濃縮在這裡。

他們也把鈴蘭燈重現在街角,巷口曾經是松元蒲鉾店(魚板屋),百年建築的立體拼花磁磚就很有看頭,再把松元老店店招掛上去,巷子的老地名「港都巷」也找回來了,晚上鈴蘭燈一亮,整條巷子就很有日本風,最近才剛完工,已吸引不少眼尖的民眾造訪。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