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ed in

3 月

2012

琉球漁民慰靈碑

在和平島公園裡「萬善宮」慰靈堂內,供奉著許多因遭美軍轟炸身亡或因故死亡的琉球人骨灰,至今仍有不少琉球人每年都會跟隨著先人的腳步來到此地遊覽,因此,當地文史工作者成立「琉球漁人石像建立期成會」希望能在和平島公園內豎立一座總高度約三米的石刻雕像,來紀念這段歷史與中日間宛如兄弟的情誼。 
 

 

Continue reading “琉球漁民慰靈碑”

「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的典故

在基隆東十六碼頭海軍基支部中濱營區內,立有一建於1951年的「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由于右任題字。
 
按:「基隆市大事記,p101」記載,1951.5.30 建太平輪受難人員紀念碑於海水浴場左側
 
太平輪是往來基隆與上海間的商船,民國38年1月27日,太平輪因超載,且於夜間航行時未開啟航行燈,在上海開往基隆途中,於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與一艘載有2700噸煤及木材的建元輪相撞沉沒,導致近千人不幸罹難。當時包括國防部第二廳調任臺灣職員30多人、臺灣陸軍訓練部司令教官齊杰臣的五口家眷、代表政府在海南島接受日本投降的王毅將軍等人皆不幸喪生,為形容為「東方鐵達尼事件」。
 
那個大時代,不同的船班,有不同的生命故事,有些人帶著期待,帶著仰望的心到了台灣,如今回首當年…

Continue reading “「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的典故”

連珍餅舖

不知跟基津第一老舖~義成興糕餅商店(經營者羅欽),有何關係?既然號稱百年,想必應該知道老一輩的故事吧!
 
…第一代創辦人鄭原道先生,出生於日據時代之糕餅世家。自幼即已承襲一身高超手藝,並於年輕時期多次周遊海外並兼營食品貿易事業,對於食品之經營自有獨到的眼光並創立連珍糕餅店。 
 
…連珍糕餅店是鄭藝達的父親鄭原道創立,雖然只有60年的歷史,但連珍製餅手藝可以追溯到鄭藝達的爺爺百年前在基隆愛三路經營的「自然香餅店」。(目前還在,但似乎在孝一路?)

Continue reading “連珍餅舖”

吉祥物~「鷹雄」

位於台灣頭的基隆市,山水景緻優美,海洋城市風貌鮮明,市中心的海洋廣場,是遊客最長駐足休憩的地方,各型豪華郵輪、遊艇、船舶就在眼前,翱翔的老鷹時而在天空中盤旋,時而飛向郵輪,瞬間又衝入海中覓食,這是不少人第一次來基隆,不管是坐火車或客運,下車後所看到的基隆海景印象。
 
基隆市政府交通旅遊處為了方便宣傳觀光旅遊及文化產業,2011年6月推出吉祥物票選及命名活動,黑鳶船長獲得票選民眾的青睞,得票數最高,命名為「鷹雄」,成為基隆的「觀光大使」。
 
交旅處表示,「鷹雄」將以百變造型,化身不同造型之代言人。有基隆廟口夜市-「廟口鷹雄」、代言海洋活動就化身為「最鮮鷹雄」等,期望以敏銳的眼光及行動力,帶領著基隆一起縱橫四海、放眼世界,朝國際多元發展。

Continue reading “吉祥物~「鷹雄」”

台1線的前身~縱貫道基隆段

史載劉銘傳曾修建基隆到台北的鐵路並架橋,日本佔領台灣之後從1896年開始整修基隆到台北的道路,於次年完工,當年日軍整修的大致就是劉銘傳留下來的路,而有些許路段有所差異。
 
日軍修的路出台北城東門往東北走到今天的金山南路忠孝東路口附近接上劉銘傳修的路(這一路段到今天留下兩段痕跡,就是林森南路61巷和齊東街),而劉氏所修的道路出台北城北門後轉東向走在鐵路之南,與鐵路並行掠過台北城東北角。之後應該是在今金山南路忠孝東路口附近交會鐵路來到鐵路以北,此後可能走今天的八德路一二三四段(於錫口街的路段走今天的饒河街)接南港路以及汐止市大同路到汐止。
 
汐止之後的台5甲線應該是沿用著劉銘傳開闢的路線,而劉氏當年修的道路就是現在的縱貫鐵路之北,然後走大同路到明德一、二、三路。

Continue reading “台1線的前身~縱貫道基隆段”

31號橋

基隆市區連接成功二路和忠四路的「31號橋」,是聯繫仁愛與中山、安樂區的交通樞紐,建於1962年。

中山高出口端的29號橋,約略建於麥克阿瑟公路完工之日(1964年5月2日)

另一較特別的橋是中山橋,1973年陳正雄市長時代改建為現貌,為火車站通往安一路的要道。

而東岸高架橋的興建是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後的事,原稱「愛一高架道路」,為省住都局興建之高速公路交流道高架聯絡道路,於1977至1979年間興建。

Continue reading “31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