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曾經台灣幫忙中國出了大口怨氣

二沙灣砲台現今模樣是1885年清法戰爭後,劉銘傳所易地重建的,不是1841年當年的位置。
 
那時基隆市區是個約700戶的小漁村。
 

↑乙未戰爭前夕的基隆
 
道光廿一年(1841)八月英船納布達號進犯雞籠時發揮功效,擊毀英船桅杆,迫使其駛出海口,最後觸礁沈沒,英國人佔領臺灣的企圖因此不能得逞。雞籠是中英鴉片戰爭中唯一獲勝的戰場,這座立功的砲台,採用三合土建構,三合土的原料是糯米、砂糖、生石灰,當時戲稱為麻糬城,位於大沙灣海水浴場,又稱孤拔濱,其實三合土在當時是很堅固的建材。
 
白米甕砲台是日人據台後所擇地新設,荷人是承接西人所擇位置,整建砲台,位置在山腳海濱,清法戰爭之前夕,清軍湖南鄉勇在此附近新設砲台,但來不及完成就已淪陷。
 
 
 
台灣早期不被中國重視,遲至1887年台灣才建省,但旋即1895年就被出賣給日本,爾進台灣人跨海謀生,經濟依靠中國…
 
 
歷史阿~
 
 
***
 
中國節節敗退 台灣幫忙出了大口怨氣 全靠基隆環港砲
 
2011年6月10日 記者謝禮仲/基隆報導.攝影 
 
當年也有一波「中國熱」,只不過西方諸國不是紛紛前往設廠生產,來的都是船艦大砲,打得中國節節敗退,割地賠款,那種「鳥氣」卻靠著不被「天朝」重視的台灣,幫忙出了一大口!台灣靠的,就是基隆的「環港砲台」,它們不僅是目前台灣各城市獨一無二的特色,也影響了台灣後來的命運,到基隆除了廟口,逐一走訪這些砲台,不談歷史,光看風景也很美! 
 
那個列強都對中國有著高度興趣的年代,清朝政府在中國各個對外戰役,幾乎沒打過一次勝仗,少數難得的勝利,竟然是在清朝還很不重視的台灣。1841年中英鴉片戰爭時,二沙灣砲台讓英軍無功而退;1884年的「中法戰爭」或稱「清法戰爭」,雖然基隆、淡水(滬尾)都曾被法國軍隊登陸,但始終沒有放棄,法軍元氣大傷,只好轉往澎湖。 
 
清朝對抗西洋列強難得的勝利,保住了台灣,激勵了在台軍民的士氣,接著才有1887年的台灣建省,受到牡丹社事件之後更多的重視,也在劉銘傳的領導下,揭開台灣現代化建設的序曲,興築鐵路、架設電報、設立郵局…..,讓台灣成為清代中國最進步的省分。 
 
成功保住北台灣,基隆的環港砲台群絕對是關鍵,這些砲台如今大都還在,至少7座的砲台群,也讓基隆擁有其他城市所沒有的獨特主題旅遊標的。 
 
距離市區最近、也應是最有名的「二沙灣砲台」,又稱「海門天險」,為國家一級古蹟。砲台區域佔地400多坪,為基隆砲台群中,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中英鴉片戰爭時期,英軍船艦駛入基隆港,守將邱鎮功督軍有方,並憑藉海門天險的有利形勢,不僅展現堅強的防禦能力,更令英軍無功而返。 
 
區內城門、砲座、營舍的牆基,均以岩石建築,巍峨的城門尤顯氣勢雄渾,清法戰爭時遭受炮擊損毀,由當時巡撫劉銘傳重建,成為今日遺跡現況。穿過城門,廣場通道以石塊鋪設,古樸堅固,兩旁原為兵舍營房,僅剩斷垣殘壁於如茵綠草間;通道盡頭,循階梯攀登,即為古砲區,外觀完好的古砲、碉堡、砲墩、彈藥庫與古井,宛如走入昔日時空。 
 
位於高速公路大業隧道上方的獅球嶺砲台,可謂戰功最為彪炳的基隆砲台,光緒9年(1883)劉銘傳聘請英國技師建造,隔年就在清法戰爭中立下大功,法軍無法進佔基隆;馬關條約後,日本人也因為這座砲台,被迫改在澳底、鹽寮一帶登陸,目前為三級(縣定)古蹟。 
 
這座砲台為清代小型砲台的代表,但可惜古砲已失,僅留一座石造的指揮所,以及扇形砲座,然此處的展望良好,可眺望整座基隆港。此外,上山尋找砲台時,會經過一座「平安宮」,它是基隆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土地公廟,建於清嘉慶年間,而行走的獅球路,據說也是基隆通往台灣內陸各地的第一條陸路。 
 
位於中山區港太社區山頂的白米甕砲台扼守基隆港西側,目前所見之砲台形式,大致維持著日據時期的模樣,據傳始建於十七世紀的荷蘭人,此地一度也曾經被荷蘭人佔領。 
 
相傳荷蘭人攻陷基隆,居民走避此處山洞,正苦於斷糧危機時,石壁竟溢出白米,後來便得名「白米甕」。砲台所在位置正好扼住基隆港水道咽喉,規模宏大,遺留4個半圓形巨大砲座。東側小丘上為原來的指揮所與觀測台,可拾級登臨其上。此處已闢建為公園,眺望景觀絕佳。 
 
大武崙砲台是一座海陸兼守的砲台,位於基隆的安樂區外木山山頂,位列國家級古蹟。砲台四周有外牆圍拱,石板通道進入昔日練兵的廣場,旁邊有三棟鑿穿山壁而建的營房,以青石、紅磚、混凝土共構,為此砲台的焦點所在。沿著營房區外垣行走,可經過一處為避彈設計的峽谷型通道,隨後抵達砲台精華區,砲座、彈藥庫、指揮觀測台等重要設施,都保持原有形制規模與建材,只可惜已經看不到4尊大砲。 
 
這座砲台往東邊可與二沙灣砲台共同扼守基隆港海域,往西邊則可控制情人湖、瑪鍊溪至萬里一帶,因此,今日造訪此砲台,上述地方的景致,均可於北側、西側的展望台一覽無遺。 
 
其他環繞基隆的砲台,還包括較少人造訪的槓子寮砲台、頂石閣砲台、社寮島東砲台,逐一走訪這些砲台,不失為另一種親近基隆的方式。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