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只是洋流交會所帶來的一些暗藏危機…
東北角海域位於太平洋跟東海的交界處,底下有洋流,再加上東北季風,噸位小的船隻,甚至會翻覆,所以這一區域,自古以來就有不少沈船。
霉體附和「神秘百慕達」,只是嘩眾取寵,擾亂人心或說閒聊八卦吧!
「校園生態資料庫」網站建置志工募集
「校史數位典藏」網站建置志工募集
女中「校史數位典藏」網站建置
志工募集
每當我讀到連橫先生所寫這篇「臺灣通史序」:
…洪惟我祖先,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涉深淵,彌自儆惕。烏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20年自省(8)~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
也許在校園內大家都是將才、一時菁英,所以「相輕之心」、「彼可取而代之」的現象,不言而喻的存在於四周,但我是覺得東漢馬援此篇「戒兄子嚴敦書」文章,可以提供給剛入此行的伙伴參考,戒之、慎之。
當你周遭充斥「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的時候,切記要「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因為你的言行要合一阿~可不要跟著同仁「你一言、我一句」的喝咖啡、聊是非,不然你會料想不到,改日別人也用同樣標準來檢驗你,也對你「蓋棺定論」一番。
況且校園內充斥這「好論議,妄正法」現象,而又「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甘安於人下,自以為是的人愈多,默默做事的人少,實非校園之福阿~
而自己也要認清楚誰是校園裡的「龍伯高」、「杜季良」 ,老師這角色也是需要一位「人生導師」,來教你好好經營人生阿~
基隆風俗現況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校園裡如果存在不少、不甘安於教學本分的豪傑志士,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些已下台的,當自己擔任行政職務時,都無法面面俱到,妥善處理校園事務,或是帶領同仁走出一條新教育大道;如今下台之後,卻睜大雙眼,指著在位者的諸多措施,評論著經國大事。這場景有如當年的王處仲(王敦)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唾壺邊盡缺…
殊不知,當年在位時要求、評比別人,下台之後,大夥也眼睜睜看著他們是如何做示範?如何創新教學?如何帶班經營?
大佛禪院神像名字錯置10年
基隆百年老校
看著教育部的說帖
…目前全國建校滿百年以上的學校(含大專院校及中小學)計有280校,百年來,這些學校歷經歲月的洗禮,陪伴著莘莘學子度過無數寒暑,作育無數英才。
在此過程中,它們歷經日據時期的艱難,政府遷臺初期教育的復甦,聯考制度對教育實質內涵的巨大影響,民國57年起實施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民國83年起風起雲湧的教改浪潮,以及自民國90年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等,這些──她們都經歷過了,從她們的歲月足跡裏,我們可洞悉我國教育進步的情況,更可從校園景觀、師生服儀、課表、教科書、日常活動、學校制度、規章…等,發現學校教育發展的軌跡。
所以筆者找出目前,基隆市超過一百年的學校,現有仁愛、信義、暖暖、八斗、仙洞等5所小學,僅以此文記錄。
我想再過不久,本校也是有機會邁入百年老校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