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風俗現況
要了解一個城市,除了實地探查拜訪,用心去感受山川地理、人文風景外,注意地方新聞,更可以了解當地居民的內在想法。
以下幾則是最近的新聞,深入省思新聞的背後,可以讓你認識基隆城市生活百姓的面貌…
1.基隆市深澳國小聯外道路,短短不到四百公尺做了一年,變更追加預算六百七十多萬元 2011/08/15(編按:至今尚未完成)
2.景點治喪「玉兔橋變奈何橋」基市府稱便民 行人繞路「毛毛的」 2012.03.13
3.整頓市容 騎樓禁停、開放擺攤 2012.03.15
4.仁一路豪宅「港都帝座」的背面(有機會去看一眼吧!)
也許所提的有失公允,但至少可以藉此了解基隆人行事風格的一面,也可以了解今日基隆港都為何會變成這模樣?(除了常見的理由:無就業機會及多雨潮濕的天氣)。
現在的基隆,或許有人稱讚有老人家的豁達、隨遇而安與重人情,也或許會有人認為缺乏少年的朝氣與法制。
讓我們再回到1840年時約700戶的那個小漁村,基隆因緣際會站在局勢的浪頭,不斷有人移入謀求出路,而在日治時期成為全台第4大都市,也因此見了世面、上了枱面,而來來去去、組成份子多元的新移民,卻留下耐人尋味的一句話:「基隆無城,食飽著行」。時至今日,城市人口數的停滯進而衰退,雖然也曾經創造出很多「基隆第一」,但冥冥之中,這句話卻早已為基隆的命運寫下句點。
城市的未來,該學老年還是少年?還是兩者包容併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