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崙澳底沙灘
對於基隆人而言,大沙灣沙灘(孤拔海灘)已經消逝在風中了
而民國64年興建的八斗子漁港又將美麗的八斗夕照與沙子園沙灘弄成回憶…
仙洞國小前的沙灘因築碼頭而消失,外木山漁港旁東側的吃罕澳仔的沙灘也因興建協和發電廠而消失…
所以目前基隆唯一僅存的大武崙澳底沙灘,可要值得珍惜
大武崙澳底沙灘
對於基隆人而言,大沙灣沙灘(孤拔海灘)已經消逝在風中了
而民國64年興建的八斗子漁港又將美麗的八斗夕照與沙子園沙灘弄成回憶…
仙洞國小前的沙灘因築碼頭而消失,外木山漁港旁東側的吃罕澳仔的沙灘也因興建協和發電廠而消失…
所以目前基隆唯一僅存的大武崙澳底沙灘,可要值得珍惜
潮境公園
這裡就是以前所謂的長潭尾,目前長潭漁港就是~消失的長潭溝
在一九三七年北部火力發電所未建之前,八斗子原本是個海島,隔著一條海溝和台灣本島相望,這條海溝即被稱為長潭,退潮水淺時,人還可以涉水過去,當時還搭有一座木橋,據老一輩的人回憶,長潭邊的沙灘有許多招潮蟹,而在深澳那邊作業的船隻如遇天氣轉壞時,就可從長潭尾進來,直接回到八斗子避風。長潭里漁港旁的海岸,每年秋冬雨水一來,海蝕平台上就長出大片鮮綠的石蓴,然而,等到春夏之交,在炙熱的陽光燒烤下,又恢復岩石剛硬的灰色真面目。然而,台灣蘆竹、石板菜及濱排草等耐酷熱及鹽霧的海濱植物,則在凸出海岸的砂岩縫中搖曳生姿,展現強軔的生命力。
海國容才
如果不曾認識這片土地,那麼要如何深愛她?如果不曾深愛過這片土地,那麼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是否真的有靈魂呢?
台灣這塊土地,數百年來接納多少移民、異族… 在加上原來的原住民
創校於民國元年(大正元年)4月的仙洞國小,即將屆滿百年,校方已著手籌備慶祝活動,其中編印特輯徵求老照片是重點,校方呼籲校友提供校園景緻、畢業照、師生照,只要跟仙洞有關的照片或獎狀,都歡迎提供。
仙洞國小始稱台北州基隆尋常小學仙洞分教場,當初是為方便築港工程師來台,遂設立學校,提供日人子弟就讀。而學校前方原本有一沙灘,現以變成西岸二十一號碼頭,清法戰爭時的「仙洞之役」,就在這展開慘烈廝殺。
「…當日各艦開始實施登陸掩護,砲轟仙洞砲台陣地,登陸部隊由Ber少校大隊長及副官Clement上尉率領官兵619人,開始在火號山東面山坡及八月五日被毀的中國堡壘(Fort Chenois)南面海濱登陸。從古地圖上方仙洞澳路線來看,當年登陸地點是在今西岸二十一號碼頭、仙洞國小前方海域,登陸後攻向仙洞巖方面,開始爬上峭壁往仙洞公園,再由聖安宮後方山徑通過和平社區山頂,即可一路攻到火號山仙洞砲台陣地,此段路線可受海上砲火掩護,也是仙洞砲台射擊死角,而仙洞鼻堡壘早毀於法軍先前攻擊基隆港的砲火下。
位於體育場附近的正信隧道建造於日據時代,原名「綠隧道」,名字非常日本,令人感覺有趣極了。建造目的是做為軍事之用,因為其旁就有一「綠丘砲台」;政府來台後,為防空疏散及中正、信義區間交通往來之需,民國44年曾整修,當時所取的名字「正信隧道」,就很中國。不過,舊隧道因寬度只有5公尺,大型車輛會車時險象環生,在考量交通安全及便利,於97年11月採管幕工法將隧道內部原有單車道拓寬至8.8公尺雙車道,同時整理隧道內管線。於98年6月完工。
其旁的「綠丘砲台」位於砲子台山,亦即綠丘之山,在前往威鎮八方社區門口,就會經過軍方營區的後門,面對大門的左手邊山丘,就是砲台所在位置。在接近營區時立有「東信里石碑」,其旁小徑,上有民家,或許可以探知砲台一二。而耆老王宗武老先生(民國 6 年生),民國 34 年隨軍隊來台,民國 35 年台灣成立澎湖馬公、高雄及基隆三個要塞司令部,而基隆要塞司令部就是現在位於祥豐街的光復營區,當時第一任的司令為江西人-石宏熹。由於王宗武老先生有高射炮方面的專長,因此被調到「旭丘砲台」擔任台長。當時在附近的砲台有「八斗子砲台」,是第一砲台,射界最遠,大約有 200 度以上。第二射程遠的就是「旭丘砲台」,是半型式,為日據時代所建。第三射程的就是「槓子寮砲台」,但是年代最久。而「綠丘砲台」的年資最淺,也最簡陋。那是因為日本在敗戰前,軍情吃緊,就在要塞司令部後方、豐稔街底的山上,建立為海軍砲的基地,可對海對空射擊,火砲最猛、任務最重。
王宗武老先生從民國37 年至 47 年,足足十年的時間,都守在「綠丘砲台」。在綠丘十年中,印象當時的綠丘砲台有招待貴賓的休息室,休息室的右前方有第一和第二砲台,前方有彈藥庫,左前方有指揮儀、第三和第四砲台區。諷刺的是民國 47 年初,砲台的火炮卻全都當作廢鐵,賣給了「唐榮鐵工廠」。
根據基隆市志「港務篇」1989.1增印,棧橋分陸棧橋和浮棧橋2種。
浮棧橋即浮碼頭,係用鋼筋混凝土造成之浮箱,日治時期有5組
第一次築港: Continue reading “棧橋探討”
魴頂瀑布位於台灣基隆市,昔日與雞山驟雨、獅嶺匝雲、鱟魚凝煙、仙洞聽濤、社寮曉日、海門澄清、杙峰聳翠合稱為「基隆八景」。 Continue reading “魴頂瀑布今昔兼探查雙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