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綠隧道、綠丘砲台

 

位於體育場附近的正信隧道建造於日據時代,原名「綠隧道」,名字非常日本,令人感覺有趣極了。建造目的是做為軍事之用,因為其旁就有一「綠丘砲台」;政府來台後,為防空疏散及中正、信義區間交通往來之需,民國44年曾整修,當時所取的名字「正信隧道」,就很中國。不過,舊隧道因寬度只有5公尺,大型車輛會車時險象環生,在考量交通安全及便利,於97年11月採管幕工法將隧道內部原有單車道拓寬至8.8公尺雙車道,同時整理隧道內管線。於98年6月完工。

 

 

 

其旁的「綠丘砲台」位於砲子台山,亦即綠丘之山,在前往威鎮八方社區門口,就會經過軍方營區的後門,面對大門的左手邊山丘,就是砲台所在位置。在接近營區時立有「東信里石碑」,其旁小徑,上有民家,或許可以探知砲台一二。而耆老王宗武老先生(民國 6 年生),民國 34 年隨軍隊來台,民國 35 年台灣成立澎湖馬公、高雄及基隆三個要塞司令部,而基隆要塞司令部就是現在位於祥豐街的光復營區,當時第一任的司令為江西人-石宏熹。由於王宗武老先生有高射炮方面的專長,因此被調到「旭丘砲台」擔任台長。當時在附近的砲台有「八斗子砲台」,是第一砲台,射界最遠,大約有 200 度以上。第二射程遠的就是「旭丘砲台」,是半型式,為日據時代所建。第三射程的就是「槓子寮砲台」,但是年代最久。而「綠丘砲台」的年資最淺,也最簡陋。那是因為日本在敗戰前,軍情吃緊,就在要塞司令部後方、豐稔街底的山上,建立為海軍砲的基地,可對海對空射擊,火砲最猛、任務最重。

 

 

 

王宗武老先生從民國37 年至 47 年,足足十年的時間,都守在「綠丘砲台」。在綠丘十年中,印象當時的綠丘砲台有招待貴賓的休息室,休息室的右前方有第一和第二砲台,前方有彈藥庫,左前方有指揮儀、第三和第四砲台區。諷刺的是民國 47 年初,砲台的火炮卻全都當作廢鐵,賣給了「唐榮鐵工廠」。

 

 

 

目前綠丘砲台以不見遺跡,加上位於軍事管制區內,更難考證,這也引發不少人的質疑,軍方到底是古蹟的殺手還是保護者?沒人知道在營區內,軍方到底做了什麼?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