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木材行,是市區僅存的一間,能不為時代洪流淹沒,能抗拒錢財誘惑,實在非常難得。
早期房舍多木造、海運包材多用木材,基隆市區原存在多家木材廠,後來一家家收掉,剩下這間市區唯一。
***
東山木材行,是市區僅存的一間,能不為時代洪流淹沒,能抗拒錢財誘惑,實在非常難得。
早期房舍多木造、海運包材多用木材,基隆市區原存在多家木材廠,後來一家家收掉,剩下這間市區唯一。
***
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
基隆港由於位置險要,早在清領時期,歷經多場戰事, 1895年6月6日在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於基隆舊海關成立臨時台灣總督府起,基隆成為日人實行殖民統治的起點。而為了運送大量的人力物力到台灣,日人選擇了具備天然港灣條件且區位最靠近日本國的基隆港,做為全台灣第一個實施港口現代化的港灣。
義胞新村
會有這主題是之前收尋「基隆港」資料時發現的,才驚覺基隆有這地方,而且是我常經過的地方
以下資料是由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提供給「國家文化資料庫」的,相關評論或許可以當作當時的觀察紀錄,請勿過多聯想
海張輪殉難船員留念碑
會記錄此碑,也是一時情緒
因為它位於崇法街旁,而我常常經過,卻從未駐足予以瞭解
大時代的故事,在作家柏楊文章裡有所批判
所謂「白米甕」,網路上可以查的到傳說來由,我想應該是有人去偷軍糧,被發現之後所搪塞之詞吧!
由於此處偏僻,約民國80年左右我才前往一遊,其後陸續幾次前往欣賞風景
旭丘砲台
臺灣素有八景的票選,從清康熙年間便出現相關的記載。到了日治時期昭和二年(1927),由「台灣日日新聞社」以投票方式選出,其所記載臺灣八景中,有一項為「旭岡觀日」;而日人另選了基隆八景,其中有「旭丘晴嵐」一條。蓋因旭丘山上有「平和公園」,登上高岡,臨風而立,港灣風貌盡收眼底,此景堪稱基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