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愛哭の黑熊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親師座談會與家長分享~我的孩子是否需要補習

不少家長都會提出疑問,是否孩子需要補習?我的建議通常是高中生不要一直依賴補習,最多一星期不要超過2天,包含假日。如果真要補習,建議是排在星期六。

讀高中是為了上大學而準備,要學會自己念書,自己找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況且高中教材已經脫離國中的偏向記憶層次,進入到理解與抽象層次,更需要自己動手演練,而不是只有聽老師說、抄筆記,那是國中的學習模式。

到了高中是要自己動手算,甚至挑戰老師,指出錯誤,大家教學相長。補習太多反而沒時間動手演練,那是錯誤的學習方式,只有聽抄那是不夠的。況且現今高中課業繁多,每天都有考試,每天都有進度與作業,要應付學校都捉襟見肘,難道還有時間應付補習班的功課,勢必顧此失彼。

從這篇「救分數 全教會:找出學習癥結」,亦可看出補習的後遺症

…台北市松山家商廣告設計科二年級的黃蓮恩國一時每科都補習,一星期五天,每天早出晚歸,有時上課打瞌睡,國二減為補兩科,基測考三百四十五分。她表示,補習可協助重點整理,還是有幫助,如果再選擇一次,「還是會去補習」。

Continue reading “親師座談會與家長分享~我的孩子是否需要補習”

光緒已亥年的瑪陵坑

百年前是幾乎沒有人有能力拍下當時地貌的,所以憑這張近照,我們來想像當年瑪陵坑風貌。

站在這崁頂,眺望底下的鬼仔坑 想像當年祖先在此開墾的情形,那一年正是光緒已亥年(西元1899年),這百年間的變化,想必當年祖先,站在此揮汗拓荒之餘,也很難預料世事變化如此快速。

虞都陳氏
大正五年十一月十一日置     生庚全譜

Continue reading “光緒已亥年的瑪陵坑”

熊志摩詩社No.4

高女班刊      熊志摩詩社

100.01.11  刊號No.4     寒假特輯

前言:

寒假是立志的好時節,就像經歷了冬藏,即將破春繭而出的蝴蝶,展翅高飛不遠矣。看到簡媜這篇文章,彷彿讓黑熊又回到那青澀之年,苦讀之月。為了迷迷糊糊的夢想而前進,披星戴月。只為了減輕家裡負擔,趕緊離家賺錢…
Continue reading “熊志摩詩社No.4”

聖保羅砲艇

 

在今天小艇碼頭的位置,在1965年曾是美國電影「聖保羅砲艇」的拍攝場景。由於1960年代的基隆市,許多房屋都還未重建,大多仍維持著低矮房屋的景觀,所以,拍這片子的導演就以當時基隆港口的風貌仿照黃埔港口佈局和感覺,展開故事場景的序幕。

讀者可以參考以下的報導了解相關緣由,其中自由時報附上新舊場景,讀者可以細細品味。

基隆港40年 盡在電影老劇照

如何找到「聖保羅砲艇」

Continue reading “聖保羅砲艇”

八斗子影像故事

感謝這對姊妹花為八斗子留下一個珍貴的禮物,是讓人淚留不止的,不管你是英雄還是閨秀。

一幅照片勝過千言萬語,讓我兒時的記憶一下子就都回來了,雖然我不是八斗子人,但書中所述及草山調和街開路的情況,跟我老家瑪陵坑的瑪東大同路,是差不多的。當年也是小小的山路,後來為了運煤,才開出一條泥土路,後再鋪上石子。

小時候回瑪陵老家,常是一路踢石子走回去的,及長,就鋪成柏油路。一條路演變得過程,未來的人是不再有此見證經驗的。

我厚著臉皮有幸要到一本,因要照顧小熊,無暇留下聽聽作者的分享,實在愧對作者的努力付出,只能藉由記錄努力將故事流傳出去,期盼未來有更多的人,努力記錄自己的家鄉。

感恩,感謝作者。

Continue reading “八斗子影像故事”

教育的 sop

以學校來說,擔任行政工作可能太忙了,都不太注重經驗傳承與人才培養的基本功。大都是行政人員出缺,就來找人遞補,只求找的到人再說。

每一職缺每年都有應辦事項及注意事宜,經驗如果無法累積與傳承,每一年都在重蹈覆轍,浪費太多精力,殊為可惜,只是在教育現場應是常態吧!也沒人也無力改善此狀況。當然也是有一些交接手冊,但詳細與否,有無參考價值,就看機遇吧!

如想要有好的團隊,該注意的基本功,鼓勵教師發揮創意,多做一點,想必會讓學校不一樣,只是公家機關的包袱,大概讓人心寒吧!

而且這套做事方法有國外經驗的人想必都知道,但在台灣還是無法吸收、內化,殊為可惜。想要提昇自己的人應該要學學,學會了才是國際人才。

***

Continue reading “教育的 sop”

基隆基督長老教會

1872年三月馬偕博士前來台灣北部傳教,九月底即進入雞籠開始巡迴佈道;1873、1875年又來數次;高振長老協助馬偕博士對雞籠教會的設立貢獻良多。

1875年6月27日本會在現址義一路參議巷內開始了禮拜活動。1914年遷往信一路,教堂卻因都市建設而被拆除;復遷往仁三路32號現址。禮拜堂興建時租用孝三路、忠二路一帶民房,前後達七年之久。經林清廉牧師苦心策劃、奔走籌款,復蒙主感召加拿大一女信徒捐獻鉅款,禮拜堂於1920年得以順利完成。林清廉牧師於1919年就任本會首任牧師,1924年聘張清波牧師為本會第二任牧師,1928年聘葉金木牧師為本會第三任牧師。

1929年因都市計畫,仁三路部份宿舍被拆除,幸經簡阿川執事等之奔走,始得完成二樓之牧師館。1938年鄭君芳牧師就任傳道師。1940年設立愛育幼稚園。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時,本會被盟軍炸毀殆盡,蒙偕叡廉牧師由加拿大募款美金七百元援助外,復利用零散之建材修復原狀。光復之初,建築材料缺乏,未能及時加以重建,又數度遭遇颱風和地震侵襲,牆壁呈現龜裂,岌岌可危。幸於1949年本會前遭美機炸毀之禮拜堂及牧師館修建完竣。

本會於1946年協助市府修建救濟院,1947年開設「國語禮拜堂」部門,1948年鄭君芳牧師就任第四任牧師,1949年協助設立韓僑教會,同年分設安樂教會,1951年協助修復暖暖教會,1954年分設正濱教會,1955年分設深澳教會及東明教會,1958年分設七堵教會,1961年協助分設庚子寮佈道所,1963年分設安瀾橋教會。期間上帝也興起許多信仰的前輩,如:葉心東、賴葉、王平安、簡杖梨、許煙、林天護,張啟明…等長老,同心協力興旺教會,成為歷代信徒的榜樣。

1964年開始募捐擬分三期工程完成建堂,1969年第一期工程(二樓牧師館)竣工。1971年穆榮章牧師就任副牧,並派駐安瀾橋教會;1975年聘謝皆明牧師為副牧。1976年第二期工程(四樓教育館)竣工,1979年拆除舊建及第一期重建工程,並重劃建築圖樣,1980年蔡文增牧師就任第五任牧師。1981年底重建教堂決標,十二月二十五日破土,1982年一月五日開工,1984年元月十五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1986年林文良牧師就任傳道師,1989年鄂主成牧師就任第六任牧師,1991年林正雄牧師就任第七任牧師,1995年柯從心牧師就任第八任牧師至今,牧養主羊,同頌主恩,願一切榮耀歸主。
Continue reading “基隆基督長老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