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光緒已亥年的瑪陵坑

百年前是幾乎沒有人有能力拍下當時地貌的,所以憑這張近照,我們來想像當年瑪陵坑風貌。

站在這崁頂,眺望底下的鬼仔坑 想像當年祖先在此開墾的情形,那一年正是光緒已亥年(西元1899年),這百年間的變化,想必當年祖先,站在此揮汗拓荒之餘,也很難預料世事變化如此快速。

虞都陳氏
大正五年十一月十一日置     生庚全譜


蓋聞我姓,始自唐虞姚舜帝之裔。居於河南開封府陳州穎川。至周朝武王封胡公滿為陳姓,以州為氏,此乃陳之始祖。故先人有言,陳姚胡是共宗,緣此而別也。而子孫螽斯衍慶,分居諸省。漳州南院,姑婆有節孝,救父兄死難之大功,而我姓共仰之洪恩,而傳下至今,未知幾千世矣。

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啦

茲聞先人遺言,我原籍泉州府安溪縣法善香功德里九鞍鄉大祖後格厝。一世祖炳胡公傳三房,分居水姩厝。我輩長房傳下,次房分居溫州,何鄉不詳。三房分居吳埔。傳下至八世,延科公出仕解元,顯祖榮宗,因諡虞都陳堂,中書一聯,怡爾子嗣,克昭明德,孝有承先,文章華國,後因每世配聯一字,故十世為子央公。

我們來自泉州府安溪縣,祖先有人高中狀元,所以拜祖先時都要插 3隻香

且述台灣始祖天恩公(11世祖嗣字)。昔在梓里,手足分家,田園稀少,膝下三男,抱養二媳(長媳與次媳),無生活計,來台灣與人傭工,得此賃金,寄歸養妻子。那年至歲暮,身無餘積,越歸不能至,除夕心甚慚愧,一夜灑淚。媽在家全子思念夫君,在外風塵勞苦,因家窘迫,致今日不得團圓。

來台始祖「天恩公」因在家鄉無生活計,故單身一人來台灣打拼,但家中老小未能團聚,心中甚是懊恨

至新春,公甚勤耕,不避雨雪,積些賃金,迅速歸家,面見親眷朋友,述要移居台灣,相辭灑淚而別。因缺盤費,將次媳變賣他人,一家六人渡登本島,住居石碇堡石底庄,土名平溪仔,字肉枋嶺頭。結宅安居耕作,是歲道光甲辰年六月初一日。

跟故鄉親人相辭而別後,又將童養次媳變賣他人,一家6口才能渡海來台,那一年正是1844年6月

肉枋嶺頭:今「肉板峠山」,位於汐止跟平溪交界處,屬於平溪鄉

渡台因媽(來台媽)懷孕至二十二日產下一男,取名葵再(12世祖克字),在宗兄光來乏子出嗣,與他公挑夫生涯,以養妻子。袛望養子成人,勤治耕營,滿載榮歸,豈知命運不晨,家無餘積,羲光易轉,終身不能越歸拜祖,紆嗟兮公一世無安樂。至我伯父輩(此處寫12世祖)亦是命運不通,僅得餬口而已,不能建置土地,終身亦不能歸家,豈不嘆嗟,正是人生恰似三春夢,轉眼風波土一坵,黃泉無路有日往,梓里有般無時歸。
 
來台不久生一子,來台祖希望努力打拼以建立家業,好光宗耀祖,奈何命運弄人…
在平溪鐵路未開發之前,平溪和汐止的交通往來,只靠著一條越過肉板峠山的山路,此為汐平公路的前身,來台祖與兒子們擔任挑夫,運送大菁、薯榔、糧食、茶、煙草等物資

且述余母周氏之洪恩,昔公六十二歲,媽五十二歲,年咸豐三年,漳泉相拼,人民爭戰。外媽避亂石硿庄。媽抱周民,歸家殷勤,惜養至長,尊敬翁姑,冬溫夏清,積有酒殽,先敬其長,頗存婦道。公媽至老之際,奉侍奈母一人鼎力。

周氏(12世祖三房婦, 本篇主筆人 陳興旺 之母)周歲時,親生母親為避漳泉械鬥,而將周氏給陳家當養媳,時西元1853年。及長奉侍雙親不敢怠慢。

迨至父親駕鶴仙遊。家兄萬居年方十四,余年方五歲,嫂年方九歲,惟兄一人小知人事,余全不諳。父在日,家無餘積,此際正是母孤子幼。幸母能知婦道,不願別抱琵琶,不辭辛苦,工作如男人,不避雨雪,沼家即儉,衣食無虧。

周氏先祖母,辛苦持家,才有後來的瑪陵坑瑪東陳家

至光緒已亥年,日本領台,匪盜四起,被他掠劫,淒涼何及。移轉石碇堡瑪陵坑,庄土名東勢中股,字崁頂。使先奉盧家之業,克勤克儉,因他失色,至光緒戊申年,向他買受些少山業,耕農衣食可足。

西元1899年因土匪四起,所以舉家(12世祖三房金滿公全家)搬遷至瑪陵坑瑪東崁頂,在現今大同街幸福橋在往上有擺廢棄客車的山頭,一開始替盧姓人家幫傭,至西元1908年,才開始買些許山業

東勢中股:又稱鬼仔坑或內掘,今屬瑪東里中股

余追思幼時,奈母與兄之洪恩,撫養長大,讀書燕爾諸費,恢耿在心。愧無良才可顯祖榮宗。惟守農夫之輩,心存夫子三分禮,不犯蕭六律條,養育深恩全未報,願我母親福壽長。

感謝周氏先祖母

時歲大正丙辰年九月十二日。余往泉州鳳山寺拜神,路過安溪歸九鞍鄉水年厝探祖。觀其地,山不高而彎,秀水不深而橙清,親族甚是殷懃厚情道。及十一月十一日黃道,全鄉謝普,余飲水思源,追念先人,生庚忌晨,墳塋何處寫成一譜而後裔生庚亦各有載,以遺後人,一目了然。伏願兒姪,苦志功書,以光門楣,效廷科公之志,而世農工商,各盡其職,貢進鴻業,莫違此訓幸甚。是為序大正五年丙辰十一月十一日

陳興旺 陳萬居 自序
承繼人 陳有仁  陳泰山

西元1916年9月 興旺公前往故鄉尋根,抄錄祖譜
期盼後人效法先祖延廷公,能不辱先祖,莫違祖訓
時 1916年11月為序

陳興旺 ( 此序的主筆人 , 13世祖次男 ) 陳萬居 ( 13世祖長男 )

自序
人應該知道自己祖先從哪裡來,在什麼樣的環境裡生活,經歷了什麼樣的艱難險阻,創造了何樣的文明,犯過了何等的錯誤….。盤點了這些,我們才能清楚先人留下的資產是什麼,盈虧如何;然後我們才能滋生情感,立訂目標,接棒跑下一段路…

對我而言
瑪陵坑世代的記憶,似乎隨著阿嬤的辭世,逐漸在我腦海裡,萎縮、消失、 終於完全斬斷我與瑪陵坑的臍帶關係

先是十年前阿爸的意外過世,接著4年前熟悉陳家歷史的隔房叔公有仁公過世前夕曾拉著我的手說:「阿雄,有空多回來瑪陵坑玩,我再跟你說一些瑪陵坑的故事。」


當時的我,如浪子般在外遊蕩,從不把瑪陵坑這位母親放在心上

「妳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妳的未來我希望陪妳一起走」

目前陳家族譜重新修訂的工作,就由小弟負責,也希望瑪陵坑能重新接納我這位子孫

僅以此文紀念阿嬤
寫在出殯前夕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