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國父銅像位置,在日治時期是神社所在,是屬於較低階的校內神社,建於近藤廉三校長任內(1924~1938)。
始因1928年校內昭和園建設完成之後,校園日益美化,1935年為慶祝日本殖民台灣始政40週年紀念,且配合總督府尊皇愛國之政策乃提出計畫,並於後山高處整地約25坪,於昭和11年3月12日動工,同年9月21日竣工,設有人造石階31階、燈籠2對(後加設1對)、鳥居2座。根據《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神社的鎮座日為1936年9月23日,祭神是天照大神(自伊勢神宮分靈),不過之後又加祀了其他2位不知名的祭神。
目前只見殘存幾座石燈籠的遺跡,神社前的舊石階,雖已被水泥包覆,但還是可以見到斑駁的安山岩痕跡。鳥居位置一座在神社前,另一座在校內水源頭附近,目前皆以拆除。
↑網友過山雲兄提供,當年女中學生在神社前舉行參拜儀式的照片
而校園裡為何會出現神社呢?是因為在1934年台灣總督府正式確定一街庄建一神社的方針,1936年起更將其宗教政策融入學校教育之中,例如從小學教育開始便宣揚神道與皇民精神,在每日的例行朝會上,必定要先遙拜神宮後才舉行升級典禮,沒有設置神社的街庄,則必須在校內設置神社。目前已知高中校園內留有神社遺跡的僅中壢高中與本校,但中壢高中原是中壢神社(屬於無格社),其層級較本校校內社高出許多,本質上也有所不同。
每年10月16日舉行神社祭祀,並奉獻本校園藝實習園(戰後改為浴室、廚房、食堂)所栽植的新鮮蔬菜。每月1日及15日全校教職員舉行參拜祭祀,其他入學新生或畢業生亦會來此參拜。
戰後,在劉平侯校長時代(40.2~43.2)在神社位置設立國父銅像,並請當時的教育廳長陳雪屏先生書寫「三民建國」字跡,並立「中山園」石碑於荷花池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