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ed in

11 月

2016

公車修理廠

…曩昔之基隆,清末始有火車通臺北,利用者甚稀,日據時經擴充,每日達一萬三千人次,市區交通,民國十四年火車站至大沙灣通行馬車,民國十六年改駛汽車,至民國二十年擴張三線,皆由火車站發車,卽一線至八尺門,二線至田寮港,三線至仙洞,民國二十六年收歸市營。惟鄉區來往,行人悉爲徒步,雖肩挑貿販者,荷負重擔,朝出夕歸往返數十里,亦皆步行。雖有轎店,以轎代步者不多,衹婚娶時利用,以飾盛典。其後脚踏車逐漸普及以負販或代步,載重以人力板車或膠輪人力挽車,載客有人力車(黃包車),仍有少人用之。(基隆文獻2─「根」,洪連成,p59)
Continue reading “公車修理廠”

和平島考古

屬於台灣、屬於基隆的在地歷史,從這些遺物的出土,更加可以驗證那一段歷史,而不只是荒野傳說。

遺忘過去,完全失憶,有時候是好事,但或許,後遺症也不少。人們選擇了什麼,這因果總是會有跡可尋的。

出來混的,總有一天是要還(財、命、…)的。個性決定命運。

***

〈北部〉西班牙人和平島考古 5年挖到4遺骨

Continue reading “和平島考古”

信二路防空洞

佛偈:「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你、我對這佛偈的解讀是?

不同的態度造就古蹟不同的命運,也難怪在台灣,古蹟常常會自燃,真的是宇宙世界無敵的特殊現象。

這防空洞這麼多年以來從未開放,戰後出生的市民們大多從未進入過,也不知道曾經有這樣的地方,曾經有這樣一段故事…

不了解、盤點過去,就無法接棒傳承給下一代,也會有一點點不珍惜現況,面對未來,感覺總是有些盲斷層與格格不入,似乎我們就這樣精神錯亂的繼續生活著…

Continue reading “信二路防空洞”

基隆過往~委託行

「委託行」~這對我似乎是個名詞,小時候或許曾經路過此地,但應該只被光怪陸離的商品吸引過短暫視光…但對老一輩的基隆人而言,似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記憶中美麗的想像。
 
沒落許久的行業,如何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只留存在少數人的緬懷回憶之中,是商家一個極大的挑戰。
 
而當年在「委託行」中所進行、所發生的點點滴滴,無疑提供給藝術家一個養分與想像空間,讓眾多人一起對那時代故事~致敬。

Continue reading “基隆過往~委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