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ed in

8 月

2010

二宮尊德

二宮金次郎原名二宮尊德(1787-1856),在日本江戶時代後期,提倡「報德思想」,是一位推動農業復興政策的農政家、思想家。一般通稱為金次郎。

 

1791年,由於幕府租稅苛重和酒勾川洪水泛濫,二宮家因此家道中落。加上十四歲喪父,十六歲喪母,因貧困而兄弟離散。從此獨自過著辛苦的日子。

 

Continue reading “二宮尊德”

老師認真要掌握分寸

校園裡有著很多非常認真的老師,但有時我不免反覆思考,認真是對的,但太超過了,是好事嗎?認真錯了方向,是不是比不認真還可怕? 

 

不過,我還是覺得要鼓勵、表揚認真的老師,要戰戰競競做好這份工作。

 

人的一生中,遇到的老師不少,個個都是獨具特色的老師。我看過非常認真的老師,佔用自息課時間考試,下課時間還在滔滔不絕講課,他們要求學生不論是學業或秩序都要有模有樣,每天都給學生大量的考卷、作業。因為大量練習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邏輯思考題目也可以變成記憶題目,一樣可以獲得好成績。這就是所謂的「題海戰術」或是日本流行的「功文式教學」,學生就不會耗時間於無意義的事了

Continue reading “老師認真要掌握分寸”

追隨名師

報載李大教授說的一段話:「他指出,國人愛追隨名師、名作,如當紅的日本作家大前研一不論是在過去提出「台灣需與中國大陸修好」,或近日「個人需具備第二專長」等論述,「大家都知道。」

教師跟藝術家一樣,有些人是富有天份的,上課有如政治家,及其煽動力與吸引力,上起課來滔滔不絕有如大海大浪,大家都喜歡名師,也爭相投拜名師,因為求學成本一樣的情況之下,當然喜歡「俗擱大碗」想要求名師來上課,甚至不惜動用各種關係與管道,所謂「人情班」是也。但名師出高徒,是「劣徒變高徒」還是「高徒相襯名師」呢?大家挑選老師有如菜市場買菜「挑三揀四」「嫌東嫌西」,不知名師是否也在課堂上比照辦理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家老母挑著自家種的菜,一大清晨就蹲在路旁一把10元在叫賣時,有人「捏來摸去」「嫌賣相不好」還要殺價時我阿母氣的「一夕白髮」。「穀賤傷農」的道理,有多少人能同理心,況且菜被「摸過」了,還能賣嘛?

社會的現實與各種現象,皆有其因果與報應,一代接一代早晚會遇到的。放眼各地學校,大家都是在搶優秀學子,這樣才能創造高升學率與國立名校。所以李大教授在文中的另一段話「我國教育落差嚴重,有很多小學生到了四年級仍不會加法,五年級也不會減法。而學生產生學習障礙的癥結常因語文能力不足。」又有誰願意關心與解決,他們能被同等對待,要求「名師」嘛?反而富有愛心的老師來上課時反被貼上標籤,認為「不適任」或「不是名師」才會教到這種班級。

所以在此社會之下,凡是要想開一點,埋怨與不平皆有其因果,擁抱既得利益早晚會有報應,一世傳一世因果循環如是而已。

Continue reading “追隨名師”

到處讀書

偶然翻到這篇報導:「…香港教改 第一節課當閱讀課 2007/12/13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說,學校每天第一節課拿來做閱讀課,什麼都不教,老師、學生都很高興,「現在強調的是有效率的教學和學習,教得多不一定學生就學得好,重點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謝錫金說,閱讀是跨領域課程核心,不是課堂的事,以前強調「從閱讀中學習」,現在是「先學會閱讀,再從閱讀中學習」。

香港的閱讀教育獲得政府全面支持,學校有課程自主權,引進新的活動和評量,孩子變得喜歡閱讀,家長也開始重視閱讀。

香港改善學校的閱讀環境,同時利用專業培訓改變教師的觀念。學生一學期要讀 2、30本書,教法完全不同。以前學校閱讀能力,是用閱讀報告來看,現在改做閱讀檔案,可以演戲、做廣播劇、即興劇、辯論等來評量。

Continue reading “到處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