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本市No.1博物館-基隆鄉土館
復興館 (海關衙門、基隆鄉土館)
係清末天津條約(1858年),海禁已開,基隆成為通商口岸,新設海關衙門之遺跡,甲午清廷戰敗,割讓臺灣予日本,光緒21年基隆淪陷,日軍近衛師團即以海關衙門作為司令部,首任日督樺山亦在此設臨時總督府。 Continue reading “64:本市No.1博物館-基隆鄉土館”
64:本市No.1博物館-基隆鄉土館
復興館 (海關衙門、基隆鄉土館)
係清末天津條約(1858年),海禁已開,基隆成為通商口岸,新設海關衙門之遺跡,甲午清廷戰敗,割讓臺灣予日本,光緒21年基隆淪陷,日軍近衛師團即以海關衙門作為司令部,首任日督樺山亦在此設臨時總督府。 Continue reading “64:本市No.1博物館-基隆鄉土館”
65:本市No.1官立學府-崇基書院
創設於光緒十九年(1893)的崇基書院,是舉人江呈輝奏准設立的,地點在蚵殼港下游河畔,建崇基書院及文昌祠,為基隆設庠序之始,亦是基隆唯一之縣學。院舍工程落成之年,即逢乙未割台,以致於僅舉行首次的月課後,只好將屬於文廟建制的諸神~孔子、倉頡夫子、太上老君移奉慶安宮。 Continue reading “65:本市No.1官立學府-崇基書院”
66:本市No.1藝文殿堂-基隆公會堂
公會堂是日治時期全臺各城鎮皆設立的設施,其源自於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為了積極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推行地方改良運動,其中獎勵設置公會堂,以貫徹公民教育的施行。公會堂作為殖民者統馭殖民地的教化設施,同時也是臺灣近代化傳播的重要場所。臺灣各公會堂所建立的目標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在建立的過程、以及對地方的影響性卻各有不同。 Continue reading “66:本市No.1藝文殿堂-基隆公會堂”
67:本市No.1書房-仙洞「綠竹齋書房」
黃朝侯先生在仙洞創辦「綠竹齋書房」
相關資料闕如,但在仙洞地區為保存漢文教育居功厥偉。
68:本市No.1電影院-基隆座
基隆座
基隆市第一家戲院「基隆座」,根據《台灣日日新報》(1908年2日2日)報導-「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六個演藝場所先後完成,實行開發並同化台灣之理想….高松活活寫真(電影:台北記者稱為「活動寫真」,新竹記者叫做「活動幻燈會」)的第一開催場台北朝日座,第二開催場基隆基隆座,第三開催場新竹竹塹俱樂部,第四開催場台中台中座,第五開催場台南南座,第六開催場台北演藝場…」起因為高松活活寫真全台播放電影,因為電影十分賣座,但場地為臨時場所,故高松豐次郎即在基隆硝船頭街覓地興建新的戲院。 Continue reading “68:本市No.1電影院-基隆座”
54:本市No.1日本版的鄉土書籍~《美麗的天然良港—基隆》
沒有相關資料,只找到一本類似的,不知是否是同一本?
這還要找原作者陳青松先生的本意是?
石坂莊作,《おらが基隆港》,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2 年。
有請各位先進指教~感恩
55:本市No.1荷蘭人遺址-和平島蕃字洞
↑十七世紀?遺物基隆社寮島蕃字洞記念石文
創建年代:大約於1664年(西荷時期)
和平島舊稱大雞籠嶼或社寮島,由單調厚層塊狀砂岩及頁岩與粉砂質頁岩互層組成。附近的海岸屬沉降海岸,加上氣候影響及海水的侵蝕,形成了獨特的海蝕景觀,如千疊敷(又稱為豆腐岩)、萬人堆及蕃字洞。
Continue reading “55:本市No.1荷蘭人遺址-和平島蕃字洞”
56:本市No.1寺廟-和平島天后宮
有一說是明朝崇禎年間,華南貨船入泊,船上媽祖停駐和平島,住民築草寮於城背尾(即聖薩爾瓦多城)一地奉祀。 Continue reading “56:本市No.1寺廟-和平島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