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64:本市No.1博物館-基隆鄉土館

64:本市No.1博物館-基隆鄉土館

 

復興館   (海關衙門、基隆鄉土館)

係清末天津條約(1858年),海禁已開,基隆成為通商口岸,新設海關衙門之遺跡,甲午清廷戰敗,割讓臺灣予日本,光緒21年基隆淪陷,日軍近衛師團即以海關衙門作為司令部,首任日督樺山亦在此設臨時總督府。

 

在明治28年6月4日至9日(1895年),能久親王與其部隊曾經駐紮在海關衙門,所以目前在旁邊設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復興館最早是清朝海關衙門的所在。由於即將在昭和10年10月(1935年)在台灣舉辦台灣博覽會,為了表現一鄉一特色,於是在昭和 9年,先將海關衙門舊舍改建為「鄉土館」,館內蒐藏了許多與基隆有關的史料、典籍、以及民俗文物 ,館藏豐富。

按:「基隆市大事記,p46」記載,1934.9.20  基隆鄉土館舉行開館式。

 

戰後鄉土館由海關接收,但長期荒廢無人管理,珍貴文物全部遭破壞或遺失。而後舊建築全部拆除並改建為海關宿舍,即是今日之「復興館」。

 

 

↑背景:基隆舊海關為西班牙式二樓建築。說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帶近衛師團占領澳底後,於六月四日占領基隆。而在六月四日到舊海關舍營休憩至六月九日共六天,相片左為親王,其右為高屋家從久松副宮。六月十日向台北進兵。

 

↑背景說明:基隆是兵家必爭之地,自鐵路開通,取代淡水港,成為台灣第一港。日軍攻取基隆後將西式的海關衙門,充當臨時台灣總督府,發佈軍令,圖中部份建築物已不存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建三層水泥樓房,又稱復興館,現為海關單身宿舍,圖北後山景為二沙砲台。清光緒十年(1884)法軍企圖攻佔雞籠,當時二沙灣砲台歷建其功擊滅敵軍,門額題為海門天險。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