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耶蕉頭

看資料看到這一段,覺得有趣^^

【耶蕉頭】:現屬仁愛區文昌里。

忠一路城隍廟前岸壁設備有棧橋(浮橋),可繫船舶,爲來往仙洞、社寮之渡頭,有渡船「八千代丸( yachiyomaru )」日音「耶之約」,臺人將此浮棧橋以諧音謂「耶蕉頭」,即「八千代號渡船船頭」。

按,頭的涵意,前端謂之頭前、繫泊船隻之處的碼頭,如渡船頭,火車站叫火車頭,輕便車頭,具終站亦叫頭。(基隆文獻2 ─「根」,洪連成,p94)

按我:可能是當時的交通船

補充:

1.  1896年時,八千代號是來回淡水、台北的小蒸氣船。

見林品桐等譯,《台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四輯》(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頁431、799。 

2. 1904年紀載,船隻屬「臨時台灣基隆築港局」,登簿噸數:15.6噸,總噸數:28.87噸,實馬力:76馬力,全速力:7浬5。船長1、機關士1、其它4。

見基隆廳,《基隆廳第一統計書》(1905),頁92。

 

此浮棧橋是在第四次築港時完成:

旭 — 1932 城隍廟前 ,旭町(孝一路),浮棧橋4座,全長可達100m,全寬可達18.2m

本图片已被缩小,点击查看原大小图片。

↑浮碼頭,用浮函兩座組成,這是戰後重修。圖片來源:life

↑基隆旭橋より停車場附近を望む。約1920年代

當時仙洞、社寮、孤拔濱有築港、造船、漁業…等產業,所以來往居民頗多,加上陸路交通不便,故選擇此交通工具,俗諺:「憨憨佇仙洞,倥倥佇瑞芳。」就是意指這二地皆偏遠不便。

↑基隆港第一壁岸。約1920年代

圖中小艇是大阪商船的交通船

↑(臺灣基隆)基隆港第二岸壁ノ停泊船ヲ望ム。約1920年代

圖中左邊白色小艇是大阪商船的交通船,右邊小舢板也是充當交通船

 

在戰後,鄭桑溪先生也有幾張交通船的作品,這些都可說明港區曾經有過的一段故事。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