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愛哭の黑熊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大粗坑步道

大粗坑步道

為了翻越三貂嶺,先人們用自己的血汗開闢了數條古道,而大粗坑古道則連結了大粗坑地區、九份與侯硐地區。大粗坑地區目前仍有聚落遺址,雖然古道沿路已鋪上好走的石階步道,但遺址保留只剩幾間完整,其餘都只剩殘壁,讓旅人可以想像當初大粗坑地區的繁榮。

感慨阿~

061113a

大粗坑的方位大約位於半山腰上,這裡是當時基隆河畔最早發現砂金的地方,也因此會有大規模村落聚集,興盛之時這裡還有國小。目前大部分的房舍都已不見,從地基上仍可發現舊時遺跡,至於殘存的房舍大都已經人去樓空,真是無法想像當時淘金的狂潮到底有多洶湧,或許只能從歷史中來追尋了。

Continue reading “大粗坑步道”

小粗坑步道

小粗坑步道

今日從頌德公園開始攀爬,比從猴硐國小上來好走又省力

061108a

為了歌頌顏雲年的功德,西元 1917 年一群飽學之士組成的「雞山吟社」(後改稱奎山吟社)為顏雲年撰寫碑文立於頌德公園內,是此公園的由來。

日治時代時,管理九份礦區的是藤田組,由於清朝留下的舊坑道數目眾多,管理與開採不易,藤田組遂而放棄經營,此時顏雲年向藤田組租下礦坑,分租給中間的資本家,中間資本家再分租給小資本家和採金者,形成日後的「三級租包制」。

Continue reading “小粗坑步道”

顏家古厝

顏家古厝

台灣早期的五大家族,霧峰林家、板橋林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鹿港辜家,其中基隆顏家的發跡,是以礦業起家,代表的產業就是開採九份金礦的台陽金礦公司,家族的代表人物則是顏雲年,顏國年,顏欽賢(顏雲年之子)。登九份基隆山時可以看到大大的『欽賢國中』字樣,就是當初顏欽賢捐地興建的。

聽友人說這裡有一間顏家古厝,當時心想莫非是上述人物的老巢,但友人續說跟上述人物無關,其實只要是古厝,小弟還是想來一探究竟的,只是欲到此古厝的路真不好找,在鐵道靠河邊產業道路明明就可以眺望到古厝,雖說有找到一條山路可以抵達,但想要找一條比較文明的路,卻不得其門而入

到了現場一看,格局地理氣勢非凡,非普通人家,回到家之後,利用網路瞭解狀況,但有關這顏家古厝的資料非常的少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背景
Continue reading “顏家古厝”

印地安人頭形山

印地安人頭形山

今日從深澳漁港循深澳路往番子澳岬角。眺望番子澳的地標──印地安人頭形山。

路底會經過「阿華鯊魚羹」,這是番子澳著名的小店,印地安人頭形山步道就是老闆阿華開闢的。

061105a

印地安人頭形山登山口,位於漁港油庫旁,左側往上山路已有些路條。直行的小徑則可通往番子澳岬角的奇岩區,或登番子澳山。這條山路要拉繩攀上稜線,難度不高,上去之後展望極佳,俯瞰深澳漁港。稜線上的路況極佳,寬敞好走。印地安人頭形山,約50m,上有海軍012號水泥柱。

Continue reading “印地安人頭形山”

火燒寮

火燒寮

對我而言,這地名是存在於地理課本上的,在此之前是不知道它躲在什麼地方?長什麼樣子?今天我要把它內在化,其實它在我的家旁邊,不遠。認識台灣,是應該實際走走才能體會更深。

國中之前都在汐止完成學業,高中讀基隆高中,青少年時期都跟雨一起生活,唉~~ 聽到雨聲,心肝會甘苦

每天都濕答答的日子,真的很難過,加上我身體並不好,到了高中還是常流鼻水,這火燒寮課本上說是全台灣雨量最多的地方,當時心想這是什麼鳥地方阿?雨下這麼多。 聽說在暖暖附近,唉~~難怪八堵常下雨,能不能請它離開阿~

長大之後,四處遊走,卻發現暖暖根本沒有火燒寮阿,印象中書上提到:暖暖火燒寮是全中國雨量最多之地。

Continue reading “火燒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