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砂公園創於明治33年(1900),當時為慶祝皇太子(即後來的大正天皇)御婚,由基隆街當地人士倡設而成,位置在基隆街後井子、和興頭一帶,即基隆往臺北鐵道線路左側。此地原屬慶安宮的一小丘,亦有部分奠濟宮的土地,經徵收後,充作公園預定地加以拓築。
按:關於高砂公園創建的時間,基隆地方研究多記載為1913年慶祝裕仁登基或新婚,實際上應為慶祝1900年嘉仁太子(後來成為大正天皇)其新婚。1912年明治天皇逝世後嘉仁即位,但1915年才正式舉行登基大典。裕仁為嘉仁之子,何以能提前登基。因此,所謂慶祝裕仁,恐為嘉仁魯魚亥豕、張冠李戴之錯誤。參見前揭中島新一郎編, 《基隆市案内》 ,頁72。
當時的辨務署長七里恭三郎親將該園題名為「高砂公園」,然設立後因經費問題未能持續,遂漸荒廢。明治 39 年(1906)基隆士紳許梓桑(1874-1945)主張重新整理公園供大眾利用,並說明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