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球嶺」一名,是因為過去此山形狀像獅子,而此山下原本有一個圓弧狀山頂的小丘,看起來就像是一隻獅子玩球,因此得名(不過因住宅與高速公路相繼開發,此景已不復存)。舊時是通往台北的屏障,有古道通往山下基隆河邊的渡船口~港口。
其上有獅球嶺砲台為清軍所建,與基隆市其他砲台共同發揮防禦功用,在中法戰爭中,唯一沒有被法軍攻下的就是獅球嶺砲台。獅球嶺砲台位於基隆港南方,是港區最內陸、地勢最高的砲台,標高150公尺,亦是基隆港的最後攻防線。
據考是劉銘傳聘英國工程師所建造,其中最重要的砲座呈現半圓形,砲口朝向基隆港區,因地處內陸,因此這裡的砲台屬於小型砲台。此處雖小,但建築卻也精緻堅實,這裡的城牆也較其他砲台為厚,幾可抵抗敵軍砲彈,尤其是指揮所內的石壁,厚度幾乎達到一公尺,因此在歷經一百多年的時間仍無太大損毀。獅球嶺的大砲現已不知去向,只留下砲盤供人想像。
此處可俯瞰整個基隆市區,遠方的海景亦可盡入眼底,最遠時還可看見基隆嶼,能夠有效掌握整個基隆港情勢。因為它易守難攻,因此雖遭外強多次攻擊,卻始終能化險為夷;後來才在乙未戰爭中敗於日軍之手,為獅球嶺砲台的不敗之史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