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師評鑑,我準備好了。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所以我大聲地說,我以準備好面對未來的挑戰^^
只是我還是很不爽教育部還有莫名其妙的社會氛圍,某些改革怎是如此粗糙與令人難以認同?還是多年來一直是如此?未來的教育界,我是認為很多倫理會解構…
當社會以「市場規範」的契約方式來評鑑,來量化或要求,其實卻忘了失去更多看不到的東西…
***
《十二年國教》如何利用評鑑提升教師專業?
2011-10 · 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楊鎮宇
邁向十二年國教時代,教學方向的調整,與教師能力的提升,是比入學方式更重要的「基礎建設」。在教育部十二年國教的方案規劃中,就將「具備專業教學、多元評量能力的教師」,列為重要指標。
但一談起關乎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機制:「教師評鑑」,教師團體與家長代表總是站在對立的兩方。論戰一觸即發、煙硝四起,彷彿是不可觸碰的地雷。
經常討論的爭議在於,為什麼要給教師「打分數」?公信力與執行機制,誰來評?怎麼評?評完後怎麼處理?是「形成性評鑑」:針對教學過程做評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還是「總結性評鑑」:對教師做績效檢核,與考績密切相關?
在激辯的煙硝戰火中,有一股理性的力量,在體制內實驗、醞釀、發展。教育部從九十五學年度起,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以「不強迫」的方式鼓勵學校「主 動」參與。六年來,老師參加人數從2,754人跳升至21,442人,成長近十倍;參加的學校數也由165所增加至1,028所,攀升六倍。而且有六十九 所學校年年不放棄,持續六年參與教專評鑑試辦計畫。
參與試辦計畫的學校和老師,願意打開教室與學校的大門,把評鑑當成促進自己成長、建立專業尊嚴的積極動力。許多老師們從評鑑中得到了正向回饋、得到了自信;有些學校甚至因為加入評鑑的試辦,挽回了家長的信任,也挽回了日漸下滑的招生率。
如何利用評鑑提升教師專業?《親子天下》特別採訪參與試辦計畫的台北市內湖國中和高雄市前鎮國中,從他們的努力歷程中,或許能看到比爭吵更具建設性的可能。
其一●台北市內湖國中
入班觀察,改變風氣
內湖國中從參與教專評鑑以來,老師參與率一直都維持在九成左右,是全國最積極參與評鑑的學校之一。老師為何願意「被評鑑」?成功關鍵是什麼?
內湖國中第一年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時,全校一○四位老師中,有九十三位老師參加評鑑。六年來,都維持在近九成的參與率,民國九十六年,全校參加評鑑人數,更居全國之冠。
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張新仁說,這六年間,內湖國中歷任了兩位校長,但是教師參與評鑑的比率仍然很高,表示校內已經形成風氣,不受行政人員更迭的影響。
成功關鍵1 參與評鑑前,先建立教學觀察的風氣
評鑑人員進入課堂的「教學觀察」,是推動教師評鑑最大的阻力之一。有些教師長年以教室為個人王國,認為教學觀察是質疑其專業,「入侵」了他們的領地。教育部試辦教專評鑑的第一年,部分學校甚至以DV攝影機拍攝來取代真人入班觀察,降低老師的排斥感。
內湖國中前任校長趙雅鈴上任時,緩慢而細緻的推動入班觀察,逐步轉變了風氣。
趙雅鈴校長親自入班觀察,並詳細記錄。現在擔任成淵高中校長的她,接受訪問時,翻出當年入班觀察的資料夾,厚厚一本,上頭寫著「談校長聽課—一位菜鳥校長的 做法」,時間是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十五日,裡頭每頁都是入班觀察的紀錄表。趙雅鈴說她的紀錄方法很簡單,一次擇一主題來觀察,例如學生笑的次數、老師在課堂 上的走動路線。
一開始推動時,資深老師不一定買單,因此她從新進老師開始做起,並在聘任之初就議定,必須接受入班觀察。
入班觀察一陣子後,趙雅鈴與老師開會時,會不具名的公開讚揚某位老師的教學法。例如下課前十分鐘不講新進度,只複習此堂課的授課重點。有了公開場合的讚美經驗,趙雅鈴再提出入班觀察的邀請後,老師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等到九十五學年度參與教專評鑑時,內湖國中的老師們對「教學觀察」早已不陌生。
「入班觀察,對被觀察的老師來說,是種肯定,而不是批評,」數學老師陳欣怡笑說。有時導師坐教室後面,聽專任老師上課,聽笑話時,笑得比同學還大聲。
成功關鍵2 行政團隊能即時支援教師的需求
教專評鑑中,要求老師製作的「教學檔案」,常被批評為淪於形式的紙上作業,無助於提升教學專業。
為了回應質疑,行政團隊從每個老師製作的教學檔案中,彙整各種班級經營的手法,整理成一百則小撇步,印製給全校老師參考。
參加教專評鑑到第三年,有老師反應,一直重複做教學檔案跟入班觀察,會讓他缺乏繼續參加的動力。於是行政團隊也針對老師需求,設計「創新教學」研習營,邀請校外講師,例如國文領域找電視編輯來演講;英文領域找翻譯《魔戒》的朱學恆;自然領域找本土發明家鄧鴻吉。
當入班觀察風氣形成後,行政團隊也成為教師的堅實後援,教師間的專業交流風氣自然也就逐步開展。
這之後,內湖國中也順勢轉型,將主動權交給老師,組成了十個教師專業發展社群。
成功關鍵3 建構教師社群,把主動權還給老師
歷史老師王雯儀說,參與教師社群後,和其他學科老師互動的機會增加,有助於提升老師的背景知識,對於教學也很有幫助。
以社會領域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來說,歷史、地理與公民老師齊聚一堂定期聚會,有時找校外講師,有時是彼此的教學分享,並因此策劃出不少大型的教學活動。
像是針對七年級設計的「火車遊台灣」,每班分成四組,每組選擇台灣一處火車站,介紹該地的歷史背景、地理風貌與社會沿革,最後以海報方式呈現成果,成了內湖國中社會領域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
王雯儀教了十八年的書,在內湖國中服務十年。她感慨的說,來到內湖國中後,才體會到什麼叫做教師間的交流與分享,「回想我初任教跌跌撞撞的第一年,不知如何 經營班級,上課常不知所云,都是自己一路摸索過來。現在有了教專評鑑,透過入班觀察,減少新進老師的摸索期,提高教師教學品質,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益,這 其實是師生雙贏。」
「資深老師不等於資優老師。我到現在每堂課前都還是要備課。只要你教學出問題,就需要被協助,無論你教十年、二十年都一樣,」王雯儀堅定有自信的說:「全天下沒有那個行業不需要被評鑑。」
其二●高雄市前鎮國中
評鑑,點燃老師的熱情
資深老師從最初的抗拒到願意帶領新進老師參與評鑑,把評鑑當做校風在經營。前鎮國中如何利用評鑑,展現老師與時俱進的專業能力?
前鎮國中參與教專評鑑,第一年全校只有四成老師參加,多數老師都在觀望。學校班級數一直下降,連住學校正對面的學生,也背著其他學校的書包,過前鎮國中大門 而不入。全校一千位學生中,領低收入戶補助有一百多人,中低收入戶補助兩百多人,原住民學生五十多人。學生的家庭背景多半為中低階層,學習狀況低落,上課 時常趴成一片。在減班危機下,超額老師不斷離校,留下來的老師平均年齡是五十五歲。
這就是前鎮國中六年前的狀況。
當時擔任教務主任的王俊哲說,那時適逢學校教師的換血期,資深老師紛紛退休,連續三年每年補進十五位新進老師。因而學校決定透過教專評鑑,使教師群的教學能力與班級經營能力精進,重新打造教師的專業。
前鎮國中參與教專評鑑六年來,可用「緩慢中的進步」來形容。全校教師八十一人,第一年參與人數只有二十四人,逐步增加到第六年才達到七十七人。有意思的是,這幾年來,學生考基測PR值小於二五的低分群,從三五%降到二九%。
至於具體的改變為何?王俊哲打趣的說,老師間的交流變多了。這兩年,前鎮國中的年輕同仁陸續結婚,同事席一定席開至少七桌。也就是說,參加婚宴的人數,正好跟參加教專評鑑的人數相近,都在七十人以上。
走在校園長廊上,經過的每間教室不僅設備新穎,每班都有單槍設備;班上的老師也普遍年輕,個個腰繫小型擴音器,耳邊懸著小麥克風。王俊哲說:「我們剛剛一路看來,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學生趴在桌上睡覺,這就是具體的改變,學生至少都會聽課了。」
對前鎮國中來說,教專評鑑不是無聊的紙上作業,也不是用形式敷衍的待辦事項,而是校園風氣在日常生活中細微但具體的轉變。
成功關鍵1 只參考調性相近學校的評鑑做法
王俊哲多次強調,每所學校的文化背景、社區特性與教師特質都不同,在參考其他學校的教專評鑑做法時,也只參考與前鎮國中調性相近的學校。「有些學校頭一年試辦就有九成老師參加,如果全盤套用他們的模式,我們學校又沒有那樣的氛圍,肯定做不起來的,」王俊哲坦承。
成功關鍵2 教務主任率先示範,主動邀請同仁觀看自己教學
推動之初,資深老師的抗拒,是必然的阻力。「部分資深老師很久沒有被人家看了,所以很抗拒讓別人看他教學,」身為教務主任的王俊哲,身先士卒讓其他老師入班 觀看他的教學。雖然他再三說明被觀察的老師不用特別備課,甚至入班觀察只有十分鐘也行,但是到最後,還是有八成的老師選擇用DV攝影機拍攝,不願讓人入班 觀察。
任教近二十年的教師潘淑玲謹慎的說,資深老師有兩種,一種是等待退休的,另一種是願意改變的。她說她第一年參加評鑑的心情是,「恐懼、害怕」,但轉念一想,她更害怕自己的教學模式固著了。況且,「資深教師需要刺激,沒有壓力怎麼成長呢?」
她生動的描述第一年老師們對教學觀察的恐懼:當時在會議上,一提到誰要被入班觀察,「我不要!我不要!」的聲音此起彼落;直到這幾年,老師們才逐漸接受。
至於教師間的交流,也是緩慢而間接的。
例如,潘淑玲在民國九十七年獲得全國 super 教師獎,與一位評審委員聊天時,那位委員跟她說,你們學校有位老師看了你的教學錄影帶,讓他覺得原來「教學有其他的可能性」呀!潘淑玲才間接的知道,她的「教學錄影帶」對其他老師真的造成影響,帶動改變。
成功關鍵3 讓資深教師與新進教師配對,創造教師交流機會
前鎮國中也安排了資深教師與新進教師的配對計畫,醞釀教師交流的情境。以九十六學年度為例,新進十七位教師,而九十五學年度有二十四位老師參與教專評鑑。這樣一來,不只是一對一,還是多對一的搭配。
資深老師與新進老師分享經驗,自然也帶動新進教師群成為參與教專評鑑的生力軍。兩年到前鎮國中服務的英文老師吳怡雪說,有了資深老師的經驗分享,讓她得以「保持初任教師的熱情」。
談到教師評鑑制度未來的走向,前教務主任王俊哲說:「老師需要評鑑,但也需要仔細討論如何評鑑。不過無論如何,我們勢必要讓社會大眾看到老師具有與時俱進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