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該如何發展各校特色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各校要發展,首重要有人才,利用教師專長,結合內外資源,設計特色課程,才有機會發展各校特色。以下2個案例都是先有人,才有這個班的成立,當然或許也有例外。「資訊專班」利用每週3節(選修、社課、輔導課),「

科學素養培育班」

利用每週2節(猜測應是選修、社課)來建立特色,是可借重參考的。


據我所知,賴和隆老師長期以來即在資訊方面學有專長,是讓中正高中名號響亮的招牌之一,這次能結合資訊科教師團隊,設計出「資訊專班」的課程作為該校特色,令人佩服與讚賞。

而學校是不會培養或栽培人才的,需要教師自覺與自省,努力提昇自己,擁有不只一項的專才,在需要的時刻出現,為校爭光。

當然「一國兩制」現象在台灣日趨嚴重,「天龍國」的子民,永遠享有豐富資源與機會。

我自己前幾年是實驗「人文觀察寫作」班計畫,利用班會或自習課做講座分享(主題是野鳥、生態觀察、人文考察或野外健行),然後請學生利用繳交週記的機會,寫下心得感想。去年則是我帶頭示範寫文章出版班刊,然後訂主題,再將心得寫在週記上。今年則是約定學生出版一本小書,再利用下學期的校慶公開展示。

或許該思考加把勁,如何建立本校特色班級?

***
【主 題】新興課程在中正:資訊專班特色經營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繼99學年度成立高一環境科學班後,由於特色課程發展亮麗,學生學習動機提升,班級表現優秀,今年度(100)更創新成立資訊專班,受到對資訊科技探索有濃厚學習興趣的高一普通班新生歡迎,並已成班。

資訊班召集人賴和隆老師表示:「我們的學生過去在資訊方面的表現相當優異,今年大四畢業這一屆,有多位都申請上台大電機及資工研究所,學生們今年七月特別返校回饋老師,很感謝當年有資訊專題課程的陶冶,習得了做學問的基本方法。」

「成立特色班級,從來就不是為了升學率!」中正高中簡菲莉校長在臉書上這樣回應同學提出的疑問,「這是要讓有特殊性向與興趣的學生可以有深入學習與發展潛能的機會,在這樣的課程中,學生培養了真正的能力」。因為校長與老師有了同樣的理想,只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再怎麼辛苦都願意共同努力去做。

資訊特色教學在中正高中並不是新奇的事物,99課綱中必修之『資訊科技概論』就是由校內資訊科教師共同催生。過去這一年,我們因應高中課程結構的改變,結合教育部高中優質化的資源,規畫「未來之星」培育計畫,推出高一『兩班三組』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可以依興趣學習不同的資訊課程,並邀請學者專家蒞校演講「AR擴增實境」,利用資訊科技引導學生關懷生活、認知世界。更進一步,與師大資工所合作開發、實施科學專題探索課程,更帶領學生到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進行參訪,實施「中小學學生親身體驗高速計算計畫」的課程學習。

針對資訊專班,中正高中預計引進大學資源,研發更多適合高中生學習的資訊課程學習模式,將新興科技雲端運算、APP設計等融入教學內容,甚至,領先全國與大學合作規畫試辦資訊先修課程(AP),未來學生可以在高中階段修完一定的資訊學分,經由教師推薦,利用暑假時間到大學先修,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建構學生適當的生涯試探與發展階梯,讓學生可以走得更順、更穩。課程設計方面,高一學生先學習基礎程式設計,到高二的時,依個人興趣選擇,分三組專題研究。簡菲莉校長補充:「面臨十二年國教的衝擊與特色招生的挑戰,中正高中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99年12月參訪台積電

99年12月師大資工所李忠謀教授蒞校演講

99年12月「擴增實境」演講課程之學生活動

100年6月參訪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100年6月「中小學學生親身體驗高速計算計畫」課程學習

ps:未來之星培育課程涵蓋99課程必修之「資訊科技概論」,以及「應用軟體」、「資訊科學專題探索」、「程式設計:使用C++」校定選修三擇一,同時,依照長期規劃,學生進入高二後,持續以高一基礎預修大學資訊課程,如短片創作、專題網頁、閱讀寫作指導、資料庫設計、機器人設計、資料結構等。

***

【主題

中山女高特色課程開跑,「科學素養培育」選修受到學生青睞

今年,中山女高24班高一新生中,除了一班數理資優班、一班人文社會資優班之外,另以第二外語分班編有21班(日語11班、法語5班、德西語 各2.5班),最特殊的是,今年新誕生了一班科學素養培育班。中山女高的老師一向教學認真勇於創新,曾經囊獲四項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今年生物科蔡任圃老師在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上,提出科學素養培育課程計畫,想在高一配合選修課程開設專班,培育學生考試以外動手操作的科學素養,讓高一學生有機會試探自己的科學性向。
蔡老師的課程設計活潑有趣,獲得與會委員一致肯定與支持。他準備了完整的課程計畫,在新生報到時向高一新生及家長說明,獲得了熱烈迴響。共有220名學生報名想參加本選修課程,由於僧多粥少,只好以公開抽籤方式,抽出了幸運的40名同學。這些同學集中編在一班後,有機會在艦長〈蔡老師的綽號〉的指導下,透過講座、實驗、活動、討論等多元方式進行學習,蔡老師特別強調創意思考,議題討論並不強調有標準答案,這正是現今高中教學所最需要、也最有挑戰性的部份。
另外,蔡老師師承林金盾教授,他另外有一綽號「蟑螂王子」,所以同學們將有機會動手實驗幾項與蟑螂有關的議題,這更是吸引許多同學挑戰自己報名參加的原因之一。鼓勵老師創新教學是中山女高的優良傳統,也感謝蔡老師付出心血,規劃出精湛的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嘗試不同以往的學習經驗。
課程相關介紹,可見:
http://www.wretch.cc/blog/bioCaptain/16892956  或
http://www.csghs.tp.edu.tw/~captain/scienceliteracy/scienceliteracy.htm

***
中和高中正式朝向志工培育學校的目標邁進。高栢鈴校長表示,本校是國內首創在新生訓練辦理全面志工訓練的高中,未來新生始業輔導皆會採取此一模式,三年後全校學生皆參加過志工基礎訓練,成為服務人群的生力軍。過程雖然辛苦,但卻能創造優質化校園,培養服務學習的校園風氣。
***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大溪報導 

2011/09/27

大溪高中環境永續班學生在地球科學老師邱廷熙帶領下,執行「永續校園節能計畫」,在學校藝文館打造綠屋頂,實驗結果在全國中學生網站小論文比賽榮獲特優獎,日前綠屋頂經過改良參加2011 TOYOTA「綠校園改造王」競賽再獲優等獎,師生歡喜抱走3萬元獎金。
環境永續班師生上個學年度聯手打造植栽耐旱植物的薄層式綠屋頂,以及藤蔓植物為主懸空式綠屋頂,完成後降溫效果顯著,但成本略高,師生決定藉由這次比賽機會改良成更輕質、成本更低廉的綠屋頂。
邱廷熙想到融合在地資源,利用大溪石門水庫集水區高雨量,製作雨水回收系統,追求輕質化的「水管式綠屋頂」。
一開始藉由鋪設排水板解決台灣雨季分佈不均的蓄水問題,並設阻根板防止植物根部壯大損害建築物結構,陸續又完成不織布及具養分的陶粒鋪,最後為適應屋頂環境,他們選擇耐嚴苛氣候的彩葉草、萬年草、松葉景天、蔓花生和非洲鳳仙作為綠屋頂植被。
「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很有成就感!」參與綠屋頂實作的二年級學生郭雨湞、陳柏豪、潘昱伶均表示,透過綠屋頂建置讓教室降溫,可以減少使用冷氣的機會,希望能推廣改善全球暖化危機。
校長林裕豐感謝交通大學環工所長高正忠及研究團隊提供材料與技術上的指導,讓大溪高中師生在綠屋頂製作更上一層樓。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