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消失的小島

消失的小島

對於基隆港當年的風貌,我想是很難一窺究竟,當知道港區曾有2座小島「鱟公島」與「鱟母島」,且當年曾有「鱟魚」大量群居再此,亦留下一俗諺「好好鱟,台甲屎那流」,更讓我非常好奇。

依《大台北古地圖》,1654,海牙:國家檔案館的資料

51,Klaij Hoeck
粘土岬角;鱟公島
本號位於「雞籠港灣」的入口處之內,「Klaij Hoeck」意為「粘土岬角」,給爾得辜的報告則作「小島(eylantjen)」,但今天的基隆港已經看不到圖上的「岬角」或「小島」。其實,基隆港在未經人工修築之前,港內原有兩個小島:「鱟公島」與「鱟母島」。一九○九(明治四十二)年,日本政府第二次修築基隆港口時,將此兩島鑿除[44]。由圖上方位來看,這座「粘土岬角」,無疑就是以前牛稠港東側的「鱟公島」。本號圖的左側至五十四號之間,繪有五個船錨,表示可供船隻停泊之處。

給爾得辜有關這一地帶的報告如下:

 

若未通過窄灣,或可進入橫隔陸地的美麗深澳,該處水深不淺,且有小島(eylantjen)矗立其中。再進一步航行,調船首通過北荷蘭城堡與金包里村社之間,往漢人市區前(Chinees quartier)日常停泊的碼頭,該地水質相當清澈,地面為乾淨的沙地,可看到有若干潯深的停靠處。

又,本號圖的右上方,有一條兩岸有美麗樹林的溪流,通往一號的獅球嶺、八暖暖(見第一號考證)。此條溪,無疑就是石硬港(溪)。

 

沒圖沒真相,請看

↑鱟公島及舊棧橋繫留汽船

 

↑1910年7月鱟母島鑿除工事中,正進行爆破穿鑿及搬運作業

鱟母島的位置約今天長榮桂冠酒店所在地。

↑1910年10月鱟公島鑿除工事中的現況。

↑第二張中間小島即是「鱟公島」

本圖為《L’EXPEDITION FRANCAISE DE FORMOSE 1884~1885 ATLAS 》(法軍侵台始末)該書中所收納唯一一張不是地圖的手繪圖稿,雖沒有利用彩色圖例或線條來呈現,但全圖中所用之手繪黑白線條,透過疏密、暈渲、透視、文字註記等方式,將距今 120年前的基隆天然港灣(當時尚未歷經人工化築港與市街改正計畫)、基隆市街、港灣西側之土窟仔庄(Village de pecheurs)聚落 、港灣內之鱟公島(L.Turtion)、鱟母島(Ldu Port)、洪淡山(FT Bambou)、外木山漁港、槓子寮(Col du 25janvier) 、仙洞、救護站(Ambulance)、醫院(medecms)、廟宇寶塔(Pagode) 、海岬、河谷、地形、山勢高度等自然地理與人為景觀,繪製成三張「由基隆外海向內鳥瞰之立體手繪圖」。

1884年4月13日法國軍艦樓打號(Volta)偵查基隆,並開啟法軍在臺行動。據研判本地圖中的許多用藍色註記的河川與等高線、紅色線條註記的基隆市街與山地陵線、黑色線條註記的道路與軍事設施等,應該為此次偵查基隆後所調繪出的地圖資料。

所以基隆人不要忘了,港區曾有2座小島,當有機會看到港區的地圖時,不要訝異喔!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