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本市No.1書店-新原書店
來看一段當年在哨船頭街上的情景吧! Continue reading “70:本市No.1書店-新原書店”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70:本市No.1書店-新原書店
來看一段當年在哨船頭街上的情景吧! Continue reading “70:本市No.1書店-新原書店”
71:本市No.1專業出版社-水產出版社
水產出版社成立於1990年,地址位於台灣基隆七堵,為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水產、生物、環境科技及推動各項相關事業發展並從事該等產業交流的一個出版書籍與期刊的交流機構。 Continue reading “71:本市No.1專業出版社-水產出版社”
75:本市No.1爵士樂團-新生樂團
民國42年,台北「鼓霸爵士樂團」剛成立不久,即前來本市南榮國小演奏。
受到此鼓勵,民國43年即由前南榮國小教務主任吳金龍、溫錦添、柯傳濟等位發起,成立本市第一支西洋爵士樂團~新生樂團,並由基隆大企業家永光興實業公司創辦人林錦亭擔任團長。
78:本市No.1男聲合唱團-啄木鳥合唱團
啄木鳥合唱團創立於一九八五年,由基隆市一群熱愛合唱的男士所組成,前佑林外科醫院林泰夫醫師擔任團長,成立宗旨為「以雄壯渾厚、優美溫醇之男聲合唱,洗滌人心、移轉社會風氣。」 Continue reading “78:本市No.1男聲合唱團-啄木鳥合唱團”
79:本市No.1公立樂團-基隆市立國樂團
基隆市立國樂團成立宗旨為復興中華文化、散播民族音樂、陶冶性情、淨化人心。民國83年,承前林市長水木的大力推動,及基隆市議會全體議員鼎力支持,各方愛好國樂人士熱心奔走,於民國83年12月25日籌設,至86年11月14日經市議會通過組織規 程,於86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
國樂團十餘年來使用市立文化中心八樓作為行政與指揮辦公室,平時留守一位工作人員辦公,並固定於每周二晚間六時至八時,以及週六的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為練習的時段,文化中心除了提供水電的需要外,亦就人員出入作相關的管制。
這些年來,國樂團的團員和學員從20多位擴張到210位,除了市立國樂團之外,還有兒童國樂團、青少年國樂團和市民國樂團,定期在文化中心8樓練習,每年巡迴各區及文化中心演出。
80:本市No.1官報-基隆廳報
1901年11月,全台行政區域改正,本市於當月11日改制為「基隆廳」,至此本市才有正式第一份報紙。嚴格的說這份報紙是基隆廳發行的官報,並非在民間流通的報紙。
等到12月5日才發行「基隆廳報」第一號,此即本市第一份官報,直至1909年10月23日(即發行至第361號)始停刊。
77:本市No.1揚名國際的青少年民俗運動團隊-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班
民國六十九年傳統藝術扯鈴、跳繩,在國中階段尚在萌芽,中正國中鄭慶忠校長,即聘請本市對扯鈴、跳 繩頗有研究的廖達鵬老師來校任教,並著手發展傳統藝術扯鈴、跳繩。首先取得教育部、台灣省教育廳以及本市教育局的同意正式成立「民俗扯鈴、跳繩班」,招收 和平國小、武崙國小、東信國小的優秀人才和培育本校學區內對扯鈴、跳繩有興趣的學生,使國小的扯鈴、跳繩運動,能再經國中階段延續及開花結果。 Continue reading “77:本市No.1揚名國際的青少年民俗運動團隊-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班”
(番外):全市No:1佛教的傳佈 - 源齋堂
荷領時期臺灣有無佛教傳入,因無文獻可徵,只能存疑。臺灣真正有佛教始於明鄭時期,臺南竹溪寺、彌 陀寺與嘉義的龍湖巖,為當時的三座名剎,但佛教的傳佈也只限於臺南附近。北臺灣當時還尚未開發,而基隆更是草昧未開,蓁莽蕪沒,徒為鄭經流放犯人之地,根 本談不上有無佛教之發展。 Continue reading “(番外):全市No:1佛教的傳佈 - 源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