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愛哭の黑熊

關於基隆地方文史,你知道了、踏查過了,就會永遠忘不,這樣故鄉的故事就得以流傳…

村里文史踏查

我的退休生活要朝這方向走,但耆老不等人,如果現在不努力挖掘,恐怕史實全失。

上星期去和平島的愛鄉文化協會聽藍秀鳳女士說,前幾年做過探查,訪問和平島內的大陳人、南麂(麂,讀作「Ji(急)」)人一些過往口述歷史,但近年來這些受訪者已大都不再了,聽來令人鼻酸與焦慮。

過去的事也許該讓它過去,只是~我心想,如果老一輩的經驗有益於或啟發於後代的,將它記錄下來,檢視這一段有情人生,生老病死循環不已,然後在各自回歸來時處之前,藉由故事與子孫之間而有了傳承,我是這麼想的。

***

耗時5年 白河24里文史踏查出爐

Continue reading “村里文史踏查”

高三贈言(2)非正式組織

在~何飛鵬,商業周刊1213期2011.02.21~的文章中有這麼一段話…

任何組織都會有「非正式組織」,或因友情而結合,或因利害而群聚。在沒有社群網絡的時代,這些「非正式組織」沒有常態性的溝通機會,不至於變成集體的行為。可是社群網提供了方便的管道,也使「非正式組織」呈現新的風貌。 

每個組織都會有一些問題,也會有一些因挫折而心生不滿的分子,社群網站上的抱怨串聯,如果只是這些組織邊緣人的行為,都可視為常態。所以老闆絕不宜大驚小怪、小題大作。反而應該把這些意見反映當成鏡子,以檢視自己的經營邏輯,改善其中的缺失,而不要把這些人、這些意見,當成毒蛇猛獸。

當然,社群網站上的串聯,如果也包括公司裡的中高階主管,或者數量變成整個組織的多數,那代表這公司已病入膏盲,分崩離析,已不遠矣!…

其實在教育界的各級學校,甚至班級經營裡的學生也是有如此現象,當權力者看到此現象,如能虛心應對,而不是有權力的傲慢,應該都能解決內部的紛沓不安,一起齊心踏步前進。

Continue reading “高三贈言(2)非正式組織”

耀輝牧場

耀輝牧場位於桃園楊梅鎮,佔地三公頃多,牧場內飼養百餘頭乳牛,可以讓大人、小孩同享親手餵小牛喝奶、餵乳牛吃牧草的樂趣。可以隨意、盡情地在牛舍裡觀賞這些牛群、與擠牛奶的場面。

這裡生產的牛乳是供應給光泉公司,園內也有販售鮮奶、鮮奶冰淇淋、鮮奶饅頭等乳製品,牛乳都是當天現擠,遊客來此可以嚐鮮。

如果已經預定好的場地遇到下雨,可以考慮轉進此地,在寬敞巨大鐵棚下閒聚聊天紮營,不必擔憂老天爺無情的大雨狂瀉,是一個最佳的備案。

Continue reading “耀輝牧場”

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基隆(6)~「法王寺」

(六) 天臺宗

天臺宗是明治 42 年(1909)4 月由森本憲章開始傳入,初是在臺北市外三板橋庄,大正 2 年(1913)7 月遷移到下崁庄。

而天臺宗基隆布教所是總寺院(本山)延曆寺的所屬,明治 43 年(1910)8 月由總寺院所派遣的傳教師中澤慈愍開教,當初是視察兼傳教,明治 45 年(1912)6 月向臺灣總督府申請設立基隆布教所獲得通過,並在有志者的捐助下,在石硬港庄千人塚處新建布教所-忠靈殿(堂),每年 4月 30 日舉行大祭以慰亡魂。

大正 9 年(1920)建寺,名為法王寺。

Continue reading “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基隆(6)~「法王寺」”

美術與人像佈置教室

近來校內各科都有建置專科教室,進而演伸需要美化佈置教室的需求。

其中很久以前常做的是理科實驗室擺放科學家的肖像照,或是一些元素表與分類圖。目前已經無所禁忌,各憑自己創意擺設,所以各科可以提議擺放該科值得效法的人物肖像與作品。

各科需要人物肖像或作品,常要提撥經費購買,建議不如結合美術科教師,自己來畫或是動員學生一起創作,來美化校園,甚至kuso歷史人物亦無不可。

↑本校美術與藝術生活課程,邀請美術社員參加製作大型梵谷自畫像帆布畫製作。完成後懸掛於校園中推廣。
Continue reading “美術與人像佈置教室”

基隆的客家人

光復初期過後,就陸陸續續有客家移民,在各行各業打拚。有人在礦場工作,有人在港務局、台鐵、或開設藥房。說到西藥房,在基隆你會發現,大多西藥房都是客家人開的,而且店名也大多有個「永」字。

這個北台灣的港都,外界很難把它跟客家聯想在一起。根據客委會的調查資料,基隆市的客家人,大約只有一成四左右,分布得既廣且散,在福佬人為主的社區裡,並不好找。

欲知詳細情況,請看~基隆客家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