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退休生活要朝這方向走,但耆老不等人,如果現在不努力挖掘,恐怕史實全失。
上星期去和平島的愛鄉文化協會聽藍秀鳳女士說,前幾年做過探查,訪問和平島內的大陳人、南麂(麂,讀作「Ji(急)」)人一些過往口述歷史,但近年來這些受訪者已大都不再了,聽來令人鼻酸與焦慮。
過去的事也許該讓它過去,只是~我心想,如果老一輩的經驗有益於或啟發於後代的,將它記錄下來,檢視這一段有情人生,生老病死循環不已,然後在各自回歸來時處之前,藉由故事與子孫之間而有了傳承,我是這麼想的。
***
〔記者王涵平/白河報導 2011-6-25 自由時報〕
南市店仔口文教協會歷時五年,完成白河廿四里文史踏查,許多文獻首度見諸文字紀錄,相當珍貴,可讀性極高,已引起學界高度重視。
「白河古早店仔口、風景青幽綠水流」,一首囊括白河重要山農產的七字褒歌,開啟了白河各里文史踏查的旅程。
店仔口文教協會執行秘書侯懿玲表示,協會在九十一年開辦歷史研討讀書會,邀請邱瑞寅擔任指導老師,很早就構思撰寫白河文史採訪錄的邱瑞寅,九十五年編寫「白河古早店仔口」七字褒歌時,作品完成一半之際,認為邀請學員一起參與文史踏查紀錄,將更有意義。
之後的五年,邱瑞寅帶領學生利用週末假日走訪白河廿四里,完成近四十篇踏查紀錄,配合近兩百張照片編輯成冊,店仔口文教協會理事長楊淑敏指出,踏查紀錄詳細補列舊史與新證,補述白河歷史,在台南縣市合併之後,更加顯得珍貴與別具意義。
永安國小校長賴昭貴表示,踏查紀錄是一本小尺度、微而顯,有別於傳統史、志寫法,內容充滿故事性、在地性,一方面可讓在地居民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同時也具有歷史文獻價值。
邱瑞寅說,踏查錄完成之後,已有研究生作為重要的論文資料參考,而其中許多資料都是自己考證撰寫,例如曾有嘉義民眾質疑王得祿應是嘉義人,為何會列入白河草店里的踏查,事實上,王得祿是台灣人受封朝廷官階最高的人,十五歲之前是住在白河,坊間書籍卻對王得祿十五歲之前的生平隻字未提,而相關資料在白河文史踏查錄詳細記載。
***
〔記者王涵平/白河報導 2011-6-25 自由時報〕
白河文史踏查推手邱瑞寅近年來積極推廣台語文學,帶領踏查期間,也將與台灣「人情世事」有關的俗諺進一步創作七字仔褒歌,希望傳承念歌謠、講俗語的台灣文化。
邱瑞寅為白河玉山吟社社長林春水嫡傳弟子,推動中斷五十年的玉山吟社復社之後,致力推動鄉土文化,七十多歲仍在國中小擔任鄉土語文教師,晚上在店仔口文教協會帶領台語文學讀書會,並以五年的時間,帶領白河文史踏查營完成白河廿四里文史踏查錄。
推廣台語詩詞文學,邱瑞寅希望藉由更加生活化讓人容易親近,因而興起念頭,將有關台灣人情世事的俗諺創作為七字仔褒歌,詼諧的筆法、妙趣的隱喻,有邱瑞寅的豐富人生經驗,讓人看了不僅會心一笑,甚或拍案叫絕。
邱瑞寅說,「人情世事」由「廿九暝」說起,一直到「烏矸仔貯豆油,無塊看」,總計一百六十首,每首押韻自然順口,內容多元豐富而切實。
邱瑞寅說,大家一起念歌謠、講俗語,希望帶動更多人傳承台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