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ed in

7 月

2017

(番外):全市No:1廟中廟~頂圳土地公廟

(番外):全市No:1廟中廟~頂圳土地公廟

當初先民為開發六堵平原,由草濫引導水源,闢建水圳路,歷經千辛萬苦,穿越陡峭岩壁,終於完成艱鉅的工程;長為4.5公里、蜿蜒的水圳於道光十四年(西元1834年)開鑿完成,擔負起輸水灌溉功能。

當年居民為感謝土地公等神祇保佑,乃於六堵山北面、頂圳上游建頂圳土地公廟,廟碑刻有:「道光十四年端子置、福德宮、六堵眾弟子。」見證了這一頁歷史;該處的水田也命名為「土地公田」,後山為「土地公山」。廟埕柱子上對聯寫的是:「頂山發蹟美籟潤六福、圳水流聲家蔭降堵德。」對聯正描述了這座廟地理空間的特色,表現早期先民開墾生活景象。 Continue reading “(番外):全市No:1廟中廟~頂圳土地公廟”

〈基隆文史精華〉修習報告

〈基隆文史精華〉修習報告

當初是在網路新聞上看到由基隆市文化局委託雞籠文史協進會辦理的「民國107至110年基隆學研究發展規劃座談會」的訊息,由於我長期以來一直在蒐集有關基隆的史料,另外工作上在未來有一項業務跟基隆學有關,所以就撥空參加座談以便了解目前基隆學的發展狀況。 Continue reading “〈基隆文史精華〉修習報告”

托本號

托本號

身為一個港口,有不少機會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船舶,若能記錄一些有趣的船,也是樂事。據我所知,基隆有一群人也在記錄郵輪,各式各樣的郵輪來來去去,載來各地的遊客,也帶著住民去探索世界,所謂的大航海時代也,而基隆有幸成為一環^^

船名:MV TORBEN

offshore support vessel

安裝:離岸風機基椿 Continue reading “托本號”

動物派對@基隆

動物派對@基隆
 
整天談論鬼怪,對個人、城市是不會有太大進步的,祂只對倫理、修身有益。而我是秉持著「子不語怪力亂神」信念~尊敬,但不崇信。
 
此次特展能讓基隆街頭呈現一股新的藝術風,能激發市民更多創意與會心一笑,期盼如此,可讓基隆往前走,創造新的風格與格局,而不是整天抱著老祖宗的遺風…

Continue reading “動物派對@基隆”

省主席周至柔巡視東北部五縣市義務勞動成果

省主席周至柔巡視東北部五縣市義務勞動成果

在現代社會讓老百姓義務勞動,似乎不可思議,但在早期農業社會甚至日治時期,這種出「公工」,一起為鄉里解決共同問題是常見滴。

畢竟團體生活不能自行其是,需要大家合作^^

影片中的末尾才是介紹基隆…

***

摘要:民國51年4月26日,台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到達花蓮,巡視義務勞動競賽成果,並於花蓮縣秀林鄉接受鄉民貢獻的木製胸像一 座,台東縣縣長黃拓榮於花東交界處歡迎周主席,接著參觀池上、關山等地的義務勞動成果,在延平鄉欣賞原住民歌舞。4月30日,周至柔主席視察台北縣義務勞 動成果,於三峽鎮獲鎮長林雪美歡迎,並為修築完成的道路命名為民義路。接著參觀陽明山管理局的義務勞動成果,士林山仔腳排水溝整治成果,並巡視陽明山公 墓。隨後周主席轉往基隆市巡視南榮河、西定河、旭川運河。

影片欣賞: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1/9c/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