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ed in

基隆第一

(番外):全市No:1荷蘭遺跡~蕃字洞

(番外):全市No:1荷蘭遺跡~蕃字洞

荷蘭人於1668年撤離社寮島,據傳蕃字洞為其離去前的題字。蕃字洞為一海蝕洞,長20公尺有餘,裡面原來刻有荷蘭文字,標1664、1666、1667等西元年號及三荷蘭人姓名在石壁上,前後都有門,相傳是荷蘭人抵抗鄭成功退守的最後據點,壁上還留有荷蘭文字。 Continue reading “(番外):全市No:1荷蘭遺跡~蕃字洞”

(番外):全市No:1廟中廟~頂圳土地公廟

(番外):全市No:1廟中廟~頂圳土地公廟

當初先民為開發六堵平原,由草濫引導水源,闢建水圳路,歷經千辛萬苦,穿越陡峭岩壁,終於完成艱鉅的工程;長為4.5公里、蜿蜒的水圳於道光十四年(西元1834年)開鑿完成,擔負起輸水灌溉功能。

當年居民為感謝土地公等神祇保佑,乃於六堵山北面、頂圳上游建頂圳土地公廟,廟碑刻有:「道光十四年端子置、福德宮、六堵眾弟子。」見證了這一頁歷史;該處的水田也命名為「土地公田」,後山為「土地公山」。廟埕柱子上對聯寫的是:「頂山發蹟美籟潤六福、圳水流聲家蔭降堵德。」對聯正描述了這座廟地理空間的特色,表現早期先民開墾生活景象。 Continue reading “(番外):全市No:1廟中廟~頂圳土地公廟”

81:本市No.1基隆市歌

本市最早的市歌記載,是出現在1929年9月《基隆市》一書內,該書的編著者是當年的市尹(市長)加藤守道,所以創作日期應在此之前。而昭和七年所印製的基隆名所案內圖,有一首「基隆の唄」,就指的是基隆市歌。作詞者是臺灣總督府編修課長加藤春城(1908年畢業於國語學校師範部甲科),作曲者是臺北師範學校音樂教師一條慎三郎 Continue reading “81:本市No.1基隆市歌”

82:本市No.1畫廊-海門藝廊

海門藝廊成立於71年11月12日,創辦人李純甫與劉寶桂伉儷,地址位於義一路2號3樓。

結束於75年7月1日,在基隆文化中心開館前的「雨港文化空窗期」,扮演了推廣藝文活動的重要角色。

曾展覽過張大千未完成的遺作「廬山圖」,全省只展出3次,在基隆展覽成了最後一站,因此造成全省轟動。 Continue reading “82:本市No.1畫廊-海門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