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初期過後,就陸陸續續有客家移民,在各行各業打拚。有人在礦場工作,有人在港務局、台鐵、或開設藥房。說到西藥房,在基隆你會發現,大多西藥房都是客家人開的,而且店名也大多有個「永」字。
這個北台灣的港都,外界很難把它跟客家聯想在一起。根據客委會的調查資料,基隆市的客家人,大約只有一成四左右,分布得既廣且散,在福佬人為主的社區裡,並不好找。
欲知詳細情況,請看~基隆客家足跡
光復初期過後,就陸陸續續有客家移民,在各行各業打拚。有人在礦場工作,有人在港務局、台鐵、或開設藥房。說到西藥房,在基隆你會發現,大多西藥房都是客家人開的,而且店名也大多有個「永」字。
這個北台灣的港都,外界很難把它跟客家聯想在一起。根據客委會的調查資料,基隆市的客家人,大約只有一成四左右,分布得既廣且散,在福佬人為主的社區裡,並不好找。
欲知詳細情況,請看~基隆客家足跡
基隆愛憐園於公元一九三五年(日昭和十年),由基隆地區熱心兒童保護之人士籌集基金所創辦。嗣後因贊助者逐漸增加,改為會員組織,辦理免費托兒及其他兒童保護事業。
阿班嶺在基隆市瑪西里瑪陵國小瑪西分班北側,應是根據平埔族社名音譯而得名,現已不知其意。
日治時,因採煤盛行而人口漸多,礦寮集中,為瑪陵坑西勢最大的聚落,曾盛極一時,乃改名為西勢內寮。
「台灣航空決戰」一書中
…1945/1/9再次派出39架轟炸基隆港,但戰果無法確認
之後都改由駐在菲律賓的第五航空軍執行轟炸台灣任務,輪流派遣B24、B25、A20等轟炸機攻擊…
…杜披雲出生於1927年,台灣基隆八斗子人…日治時代末年美軍轟炸台灣,轟炸群機從海平面突然出現的場面
…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駐太平洋的轟炸機屢屢從東部飛越五分山至基隆進行轟炸。根據世居石洞內的王清花先生表示,小時候曾多次從石洞內的山區眺望、目擊一隊隊美軍軍機轟炸基隆市區,如此鮮活的景象畢生難忘。據說,曾有一架美軍軍機在轟炸時遭日人砲彈擊中,並在肖墾嶺附近墜機
…二戰期間,基隆港因是日本政府軍需補給的重要港口,成為盟軍轟炸主要目標,所有港灣設備無一倖免,數百艘大小船隻被炸沉;光復後國民政府派員視察基隆港,無數挨炸船艇在港中載浮載沉,使得基隆港宛如廢港,被地方人士稱為「丸子湯」。不僅基隆港,全台各港都受到攻擊,港內全是沉船、岸上設施無一倖免
1944 年 10 月,日本空軍在臺灣東部外海對美軍的決戰中折損了 312 架飛機。從此,臺灣的空防瓦解,美軍輕易地對臺灣全島展開密集轟炸。其中,死傷最慘重的一次轟炸發生於 1945 年 5 月 31 日的臺北,史稱「臺北大空襲」。據估計,當日死亡人數超過三千。這些照片便是美軍在空襲基隆當中,為了確認戰果而拍攝的。
我們不難看出這些熊熊的濃煙,其背後嚴肅的意義。從 1944 年 10 月 13 日,美國軍機初次轟炸基隆,至翌年 8 月 13 日停止,幾無假期的定時空襲,導致基隆生產事業癱瘓,街市滿目瘡痍,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美軍對臺灣的瘋狂轟炸,是許多長輩心中最悲慘的記憶。
…談起以前在家鄉躲警報,轟隆隆的飛機聲,大家就嚇得想上廁所,不知如何是好
這一段消失的歷史,記得要重新接地氣,要知道這塊土地曾經發生過的事。
…而住在基隆海邊,即將入學的小孩子許曹德,則有如下的印象:「此時﹝按戰爭末期﹞基隆到處是流言,日本人的收音機廣播的是夸夸其言,每天勝利、皇軍到處無敵的一套,但市井流傳的卻是誰家親屬海上觸雷陣亡的恐怖消息。最令人震撼的基隆市場傳出鯊魚肚中竟然發現有人體肢骨、小孩殘骸的駭人消息。這種流言證實海戰慘烈,台灣附近海面船沉人亡一定頻頻發生,否則鯊魚肚中豈有人類的殘骸?」
…而許曹德以下這段歷歷如繪的描述,也淋漓盡致地控訴著戰火的無情:「記得有天下午,風和日麗,忽然從遠處傳來巨大飛機引擎的震耳聲,那種聲音非常駭人,我正在村中井邊與小玩伴汲水洗澡,聽到不祥聲音後,大家本能地趕快奔逃躲避,我立刻挨近房子的邊牆,匍匐在地,而後聽到震耳的飛機臨村飛進,離地幾百公尺的對著我們掃射,我甚至從地上移動的飛機黑影,感覺美國飛機在來回俯衝攻擊,我聽到樹林、莊中房屋牆壁遭到子彈掃射時的嘶叫穿打聲。這是一次從未有過的駭怖經驗,令人心膽俱裂。敵機攻擊後,村中所有大人都趕快出來尋找自己的小孩,急於知道有無傷亡。我從地上戰慄的爬起後,很快發覺井邊逃避不及的兩個小玩伴,匍匐於地,血流滿地的死於無情的戰爭魔手下。父母的哭聲,開始震動這座和平村莊,代替離去的殺人機器聲。」
SELECTED AERIAL OBJECTIVES FOR RETALIATORY GAS ATTACK ON FORMOSA 選定台灣報復性毒氣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