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業餘學校
據1946年6月7日民報報導,本市一般熱心教育人士,因感推廣國語文及精研我國固有文化之必要,特倡起籌設基隆市業餘學校(夜間),俾供公教人員及一般商工界青年之進修,藉以匡助社會教育之發展,於5月16日假基隆市信用合作社內召開董事會議,公推黃樹水、紀秋水為正副董事長,劉福來為會計,校址設在雙葉國民學校(仁愛國小),6月5日開始登記,預定6月10日正式上課並舉行開學典禮。
又據1946年6月8日民報報導(中央社基隆6日電),本市業餘補習學校,昨晚七時假市立雙葉國民學校行開學典禮,參加學生二百餘人,并即行編級,定下星期一正式上課。
而據1946年12月17日民報報導,自光復以來,基隆市為推進國語國文起見,顏世昌氏張振生氏其他有志向當局呈准基隆市業餘學校,自本年六月十五日開學以來,本市青年受校長顏世昌,副校長張振生及教師熱心教導,利用夜間勉勵就學,本月15日假仁愛第一國民學校(仁愛國小)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畢業學生120名。
按:「基隆市大事記,p67」記載,1946.5.25 業餘學校成立
按:基隆市政府三十五年度工作報告表,P18。記載當年設立業餘學校,學生數五百餘人
藉由上述消息,可以一窺當時市民努力向學,且期盼學好國語的心情,上課內容為國語、國文、史地、黨義、公文程式等。這亦可由1946年7月22日民報報導,「三民主義青年團基隆分團為宣揚主義、說明現行法令與提高國文程度、特開辦夜間補習班、前往報名者至為擁擠、現以超過名額,該團正設法增設班級,以資多量容納,第一批招生本日開始上課。」來驗證當時臺灣同胞的態度,只是沒想到半年後竟會發生悲劇。
茲以此文紀念當時確實有此學校的設立,也感謝這些熱心地方事務的士紳,造福基隆。特記錄如下:
顏世昌先生
基隆士紳
張振生先生
基隆市人。自幼即承先祖遺志,大義凜然,俠骨書香。目睹日據時代,臺灣同胞備受壓迫,國仇祖恨、義憤填膺。早先拜愛國詩人李硯卿為門生,深入研究民族文化與中華國粹;復追隨蔣渭水參加反日復土運動。民國十五年,創組「復旦吟社」,以孕育愛國思想,培養復土力量。
張議員曾至福建十八年,歷經剿匪、抗日等戰役,而能完成未酬之壯志。抗戰勝利後,返臺為民服務,全力協助地方自治工作,舉辦業務學校,以傳授國文與革命歷史。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第一屆參議員顏欽賢因出任省府委員辭職,由張議員遞補。
張議員為臺灣之地方自治而努力,無一日閒暇,曾連任兩屆臨時省議員、三屆省議員,可謂服務桑梓,眾望所歸,在省議會近二十年之服務過程中,全力促請政府改善農、漁民、勞工及軍公教人員之生活,並為保障工商利益,繁榮社會經濟而奔波不懈,深受基隆市民之愛戴。
黃樹水先生
字任強,畢業於基隆商工專修學校,繼赴日深造,專攻經營之學。返臺後襄助父親黃鄉齒經營商賈,為一青年實業家,1930年任基隆市協議會員,並於1939年以最高票當選第二屆基隆市會民選議員,並出任福德區長,時年四十。1946年,膺選為基隆市參議會議長,1950年10月臺灣實施地方自治,黃氏孚眾望,高票出任首屆基隆市議會議長。在任期間,協助市府當局,奠定地方自治基礎,推動地方建設,積效頗著。年七十三卒。
紀秋水先生
字澄初,原籍福建晉江。幼隨父渡臺經商,初居淡水,復定居於基隆市,於基隆市開設吉成商行,經營港灣運送業。1939年起先後創立臺陽汽船商事株式會社、協發木材株式會社、興亞產業株式會社,均任取締役社長。公職則任基隆奉公挺身隊後援會評議員、基隆警察署第七保正、基隆市旭區第二分區長。太平洋戰爭期間其商船幾損失殆盡,及至戰後重新復業,先後創組臺陽輪船公司、臺灣輪船公司、互惠運輸公司、臺陽鐵工公司等事業;公職則任第一屆國大代表、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工商運動委員會委員、基隆市參議員、省商會常務理事、基隆市合作社理事主席、基隆市機帆船業公會理事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