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旭川河上商場

旭川河上商場

 
小時候去基隆玩時,還有印象有此運河~旭川河,還有大市場~福德市場,但曾幾何時,這 2 樣都消失不見了。

 
日治時期,旭川河可連接蚵殼港(西定河一帶)和石硬港(文安里一帶),戰後初期,金山、野柳和三貂角一帶的魚貨仍靠旭川河運輸至孝一路的「崁仔頂漁市」。

我想那時的運河水質想必已經混濁不堪了吧!至少在 60 年代,我看到的是接近墨綠色的水。

↑1912年6月蚵殼港水路改修工事竣工,運河寬30公尺,深度為退潮面下4尺,石垣頂端為退潮面上8尺至9尺。運河左岸為寬10公尺道路(今孝一路),右岸設有船隻荷揚場,用地寬為10公尺,起貨卸貨場用地旁亦舖有寬10公尺之道路(今愛一路),右方新建房屋為福德市場。運河上方另架設三座橋樑,分別為旭橋(連絡今仁二路、忠一路之橋樑)、新興橋(連絡今仁三路、忠二路之橋樑)、以及福德橋(連絡今仁四路、忠三路之橋樑)。

 

1958年當時的省府主席周至柔巡視基隆,認為旭川河已無運河功能,建議在河面加蓋平台利用,但各界正反意見都有,反對者認為加蓋會不易疏浚,且山洪暴發時,洪水將難以宣洩釀災,漁民在颱風時期也可將小漁船開至旭川河避風。

但至市長陳正雄時期(1973-1981),贊成加蓋者佔上風,認為基隆市區腹地有限,加蓋可增加市地面積,有助地方繁榮。加蓋工程歷經四年於1980年完工,設有「親民」、「明德」、「至善」三棟大樓,沒想到該年中秋節前夕就發生一場豪雨導致市區淹水。

河川是都市的心臟,旭川河加蓋興建商場,都市沒有了活水,而且附近商場住戶的生活廢水,尤其是「崁仔頂漁市」的廢水統統流入河中,在密閉式河中經常有惡臭,底下的污泥、垃圾無法清理,形如沼氣池,潛藏不小的危機。此外,因大樓底下水流阻塞,大雨時河水不暢,反造成南榮路一帶遇水成災,積水難退。港務局亦對旭川河垃圾無法清理,又不斷漂入港區的情況,頭痛不已。可以說戰後市政府向河要地的結果,所得有限,但後患無窮。

 

多年前市府環港商圈規劃,有意拆除這三棟大樓,作為林蔭大道,但不了了之。站在人文和自然景觀的角度,若能讓旭川河重現,是最好的選擇。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