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別意義的一棵樹,如果不立傳傳世,後人恐怕輕忽怠慢了這棵有意義的樹。所以藉由網路,小至個人,如果能將所熟悉的典故記錄下來,我想就會有更多人接棒,將故事不斷流傳後世。
***
***
記者唐聲揚╱基隆報導 20050117 自由時報
50多年前大師到基隆與藝文界會談,種下一棵熱帶樹種波羅蜜當「 伴手禮」, 樹高已三層樓,仍開花結果,這段歷史曾被遺忘,幾年前才查知來歷,重新豎牌紀念。
基隆的天候陰濕多雨,不適合熱帶樹種生長,不過,中正公園忠烈祠前卻有一棵樹齡五十多年的波羅蜜老樹,長到三層樓高。
您知道嗎?這棵樹可是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親手栽植的呢!
參訪民眾知道這段歷史,也是直到近兩年市政府豎起解說牌以後的事。
市府資深員工回憶,小時候到中正公園玩,曾經在忠烈祠牌樓空地旁看到一株波羅蜜樹,當時樹底下還有一塊高約一台尺的小石碑,上頭刻有「胡適手植」字樣,但隨著年代久遠,後來石碑不知是被人挖走,還是自然毀損崩碎,總之不知去向,因此除了少數年長者外,這段歷史早已被人淡忘。
幾年前,建設局為了規劃基隆老樹觀光路線,得知這塊石碑和樹「應該」來頭不小,因此花了幾天時間,派員到圖書館翻閱胡適生平資料,結果皇天不負苦心人,果然在胡頌平編著的「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書中找到答案。
根據書中記載,民國四十二年一月十日上午,胡適到基隆與文藝界人士會談,會後到中正公園參觀,由於當時想不出帶什麼禮物來,因此,他親手栽植一株波羅蜜樹「製造話題」;當年胡適還未擔任中研院院長,而「胡適手植」石碑則是事後所題。
至於為何選擇波羅蜜種植,書中沒有說明,不過,地方耆老指出,波羅蜜是印度梵文所譯,有「到彼岸」之意,而「彼岸」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當時原日本神社早已改建為忠烈祠,因此揣測應該與告慰烈士英靈有關。
波羅蜜是熱帶樹種,在台灣南部很多,果實甚至被當成作物販售,理應不適合基隆氣候,事實上,市府農林課人員也不曾在基隆其他公共場合看過波羅蜜樹,但五十多年來,胡適手植的這棵卻長得不錯,已有三層樓高,每年固定有兩次花期、兩次結果期,算是相當難得。
最近就正值波羅蜜結果期,由於屬於幹生果,枝幹上現已冒出不少小型聚合果,至於成熟的聚合果,則有三、四斤重,若被砸到可不好玩。
老一輩的人說,聚合果剝開後,裡面還有數十顆荔枝大的果實,可以生吃,也有人拿來燉排骨湯,聽說可以固筋骨。
儘管波羅蜜適應了基隆天候,不過,熟知植物生態的民眾發現,今年以來,這棵樹已經開始出現樹冠漏空、枝條殘破現象,「樹勢」逐漸衰退,因此建議觀賞民眾和政府單位,下次到這裡回味歷史的同時,不妨為老樹施點肥,以免老樹也「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