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番外):全台No:1結核病防治所

(番外):全台No:1結核病防治所
 
光復初期,結核病流行極廣,死亡率高達每十萬人300名左右,佔總死亡人數的16.2% 。1950年,第一個防癆機構:省立結核病防治院成立。次年,省衛生處設防癆委員會,開始推行卡介苗預防接種工作,加強篩檢及發現病例,並實施免費治療。 1966年為加強防癆工作之推展,前述兩機構合併為臺灣省防癆局。經過漫長而艱辛的歷程,結核病終於在1979年,被排除十大死因之外。

 
 
戰 後台灣地區結核病盛行情形十分猖獗,民國三十七年,本省首次公布上年度生命統計,當時人口約六佰五十萬,全年死亡人數十一萬五千人,其中死於結核病者有一 萬八千五百餘人,約佔六分之一。當時台灣僅有省立松山療養院和台南縣立清風莊肺病療養所二個肺病療養院所,病床合計只有三百床,而中央政府自光復後以迄遷 台之初,因戰亂頻仍、百廢待舉,亦無餘力投入結核病防治工作,因此採消極的臨床療養方式治療結核病。
 
宋 美齡女士有鑒於斯,為國家興衰、民族健康,遂號召以全民力量,投入防癆工作,乃於民國四十一年八月四日,倡禱發起組織「台灣省防癆協會」,旋為融入國際社 會,爭取支持,於民國四十七年一月四日擴大會務,改組成立「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由於宋女士的精神感召、卓越領導,而前人的披荊斬棘、辟劃宏遠,防癆協會 在肺結核防治工作上確多貢獻。
 
民國38年中央衛生實驗院隨著中央政府遷台,遷移部分防癆工作人員及器材,於嘉義成立門診部。
 
民國39年台灣省立松山療養院更名為「台灣省立結核病防治院」。於臺北市青島西路十號設立「台北結核病防治中心」,辦理門診及結核病防治工作。
 
民國40年嘉義門診部改組為「嘉義結核病防治中心」
 
民國41年台南清風莊肺病療養所改組為「台南結核病防治院」,成立「台灣省防癆協會」
 
民國44年基隆市領先全台成立結核病防治所,之後各縣市相繼成立,隸屬於縣市衛生局。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