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台No.1第一大港(日治)-基隆港
基隆雖然早在十七世紀就有漢人在此活動,與當地平埔族交易,但因受限於三面環山的地理環境,沒有寬 廣的平原作為耕地,仍以傳統漁業維生。自1860年開港後,基隆雖然以煤礦受到國際間的重視,然其重要性遠遜於淡水港。甚至被外國人形容基隆,說是全台最 污穢的地方。即使在1887年臺灣行省之後,劉銘傳欲著重港口與軍事防禦建設,遴委台灣首富林維源為基隆築港事宜的總辦,延聘外國工程師多人進行港灣測量 及設計,計畫包含浚深內港深度、填埋新生地、建設運河及倉庫等港埠設施。但因經費與行政效率不足並未徹底執行。
自 日本殖民統治後,將基隆港視為聯絡臺灣與日本物資貿易的重要港口,隨即於1896年設置了「基隆築港調查會」,一直到1945年統治結束前,共歷經了五次 大規模的築港計畫,配合殖民政策執行,基隆在實施各項近代化的公共建設與交通設施,以及填海造陸增加腹地,取得全台最佳港口的優勢。由於各項興建的工程, 以及週圍金煤礦的開採,增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使得基隆逐漸成為北台灣在台北之後移民遷移的目的地,甚至日人也遠渡重洋到基隆追尋淘金夢,帶動了移民人口 的集中與都市化的過程。基隆不僅延續了清代臺灣以沿海港口形成的都市為基礎,在日治時期做為殖民母國與為殖民地的「玄關」,成為全台的第一大國際貿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