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0:本市No.1鄉土小說家-王拓

40:本市No.1鄉土小說家-王拓

王拓,本名王紘久,1944年生於基隆市郊八斗子漁村,自小由母親撫養長大。臺灣省立基隆高級中學畢業後,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之後於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王拓一路都以半工半讀方式完成學業,甚至曾經擔任煤炭工人與漁夫。

後 來,王拓於政治大學及光武工專擔任講師。1970年,王拓開始發表小說,多為描寫社會底層人物的困境和遭遇的寫實文學。1977年8月,《中央日報》總主 筆彭歌在《聯合報》發表《不談人性,有何文學?》一文,公開點名批判王拓、陳映真、尉天聰,正式點燃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戰火。王拓與當時的黨外陣營關係亦 相當密切:1978年,曾登記參選基隆市國大代表,但因為政府宣佈停止選舉而作罷;美麗島事件後,1980年,王拓被捕,判處有期徒刑六年。1984年, 王拓假釋出獄。1991年當選為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

王 拓是台灣七十年代後期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台灣漁村農村受資本主義入侵後,金錢宰制著人們的生活,甚至改變親情與友情。王拓的筆深入商業經濟的各個角落, 作品深刻反映時代變遷的特徵。1975年發表〈金水嬸〉起,就確立了鮮明的鄉土文學風格。其文章〈墳地鐘聲〉暴露了校長的醜行與罪行;〈炸〉、〈金水嬸〉 反映漁村中重利薄情的現實;〈春牛圖〉描寫外務員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甚至犧牲色相;還有〈一個年輕的中學教員〉中盡是不認真教學,只熱衷金錢的教師。 一幅幅呈現出資本主義所帶給台灣社會的災難。

已結集出版的有《金水嬸》、《望你早歸》。在獄中完成了《牛肚港的故事》及《台北.台北》兩部長篇小說及兒童故事《英勇小戰士》。另外,著有文學評論集《街巷鼓聲》、《張愛玲與宋江》及政論集《民眾的眼睛》、《黨外的聲音》等。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