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本市No.1水產養殖界的學者-鄧火土
鄧火土博士從小學到大學之求學期間,均以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其苦學過程頗令人欽佩。在任何困難之中,均以勤耕精神,把握讀書機會。家境雖窮,但掌握千載難逢的讀書機會。成人後,達成當小學老師的願望,有了少年時貧窮的讀書經驗和升學機會,在當老師的十年期間,更加努力自修,而嘗試就讀大學的念頭。過程中先行自修考取日本國家中等學校博物課之動物科與植物科這兩個很難考的檢定考試,繼而考取日本廣島文理科大學,畢業後順理成章成為中學老師,得以不再為了升學,勤讀書籍的壓力,專心任教於中學,約有五年的光景。
1945 年台灣光復後,在不同的時代和社會環境中,渡過了徬徨不定的中學老師生活約有四年,因為日本人統治台灣五十年後撤離的結果,造成各級教育人員的缺乏,學有專長的鄧博士被各地高等學校延攬為專任老師,最後轉任國立台灣大學,但因為沒有任教於大學的經歷,所以只好屈就講師。到1950年就任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所長時,他的教育工作才轉了一大變化。
主持水產試驗所的首要任務在於開發漁業資源和發展漁業,改進水產學術研究環境亦甚為重要,這個工作隸屬水產科學研究的領域,鄧博士因非水產科班出身的人物,一切必須從頭開始,蒐集水產文獻,以及國內外的水產科學資訊等等,天天不離水產圖書,孜孜不倦,研讀有關水產書籍與研究報告。一方面又兼任大學課程,栽培漁業高級人才等等,二十七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因為把握閱讀的機會已成為習慣,逐漸博學廣聞,所務順利發展,桃李滿天下,對促進台灣漁業發展及對學術界有很大的貢獻。在當時台灣水產界服務的傑出年輕一代,不是他的門生,就是在他領導下工作過的幹部。台灣漁業能有今日的成績,水產試驗所的工作人員無可否認的有重大的貢獻。
鄧博士將畢生精力放在學術上,再把這學術上的成就,貢獻給國家,成就了永恆事業。逝世後,台灣水產界譽為「水產界的泰斗」,其一生好學與敬業精神,可謂永遠令人懷念。
更詳細內容請參閱:台灣水產教育的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