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59:本市No.1最中央內陸的砲台-獅球嶺砲台

59:本市No.1最中央內陸的砲台-獅球嶺砲台

雞籠的砲台文化特色

為抵禦外侮的攻擊,在不同時期為加強基隆港區的防衛,架設為數頗多的砲台。就砲台架設的區位可略分為三大部分:

一以西岸為防區,如大武崙砲台、白米甕砲台。

一以東岸為守區的槓仔寮砲台、社寮砲台、頂石閣砲台、二沙灣砲台等。

另一重要防線,則是「獅球嶺砲台」。獅球嶺雖然不高,海拔只有155公尺,卻是基隆港南方最高點,可俯瞰整個基隆港,山有勢則威,是個戰略要地。 
 
光緒十年(1884),清、法因安南(今越南)的屬地歸屬權而開啟戰端;雞籠豐富的煤礦自然成為法軍急欲拿下的重地。同年8月5日法軍孤拔提督率軍進犯雞籠,當時劉銘傳主持台灣北部防務。為加強鞏固海防,聘英國技師幫助建造數座砲台,而獅球嶺砲台即屬於其中的一座。

獅球嶺砲台雖為基隆港最內部的防禦砲台,卻擁有控制全港的良好視野,不僅是扼守基隆的重要據點,亦擔負著防止敵軍進入台北盆地的最後據點。

清法戰爭時,來自台中縣霧峰林家的統領林朝棟,率林家兵勇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達八個月之久,終使法軍無法向台北挺進,為大清帝國寫下與外國戰爭當中,唯一的勝利史實。戰爭為獅球嶺當地留下了朝棟里、兆連里兩個地名,留傳千古。

光緒二十年(1894),清、日爆發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予日本。日本為掃除統治的障礙,遂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5月29日),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日本近衛師團自澳底登陸,經三貂嶺沿深澳坑向基隆推進。

守軍提督張兆連率兵守基隆港,後被迫退守獅球嶺。六月三日下午,日軍兵分多路,展開猛烈攻擊獅球嶺,因大雨多次的攻頂失敗,日軍死傷慘重。

入夜日軍正準備收兵之時,卻發現嶺上有異狀,是時防守左方的粵勇軍,與在等待日軍登上崖邊的台勇軍,因語言溝通不良,造成傅達訊息的錯誤,導致雙方互相猜疑、內鬨,更在戰前開火,相互殘殺。

於是日軍立刻集中火力,加緊攻頂,搶奪砲台堡壘,以致守軍潰敗。隔天日軍沿著劉銘傳所建的鐵路長驅直入台北城,台灣也從此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半個世紀之久。

獅球嶺砲台的傳說

獅球嶺在台灣的開發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有關的民間傳說更為神奇;獅球嶺上與砲臺相排,距離另一山頭200公尺的平安宮,建於嘉慶元年(1769),目前是基隆最大的土地公廟,所流傳下來的傳說,見證了這三段史實。 

獅球嶺平安宮下側,有獅球嶺隧道穿越。相傳在清法戰爭時,法軍進佔獅球嶺山麓,突然有一老翁持杖,掃落法軍,而法軍最後自行退去,當地民眾認為這位老者就是土地公的化身。

而在開鑿獅球嶺隧道時,一日在近午時刻,突然鐘聲大鳴,數百名工人,以為休息時刻已到,就退出洞外。突然之間隧道崩塌,而工人遂能免於災難,眾人皆相信這是土地公顯靈,拯救了大家。

 
另一傳說則是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軍佔領基隆時,日軍將抗日的軍民抓到平安宮前,要他們一一跪下,然後用武士刀砍下他們的腦袋,並一腳將他們踢到山谷裏。

日軍在殺完人後,並放火燒土地廟,當時一位住在附近的老翁,趕緊跑到廟內抱出土地公神像。日本人見狀,非常生氣,令老翁跪下,要砍他的腦袋,這時老翁口中念念有詞:「土地公剛才我救你,現在你快救救我!」。

 
日軍大刀一揮,並一腳將老翁踢下山谷。然可能是因天色昏暗,日軍大刀竟只砍掉老翁頭上的帽子,便以為腦袋已落地,老翁竟因此而死裏逃生,但眾人皆認為是土地公顯靈救了老翁一命,至今平安宮下面的山谷還被稱為「刣人坑」。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