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省立醫院的前身

署立基隆醫院的前身

為解決日治初期醫療衛生問題,1895年總督府首先設立「臺灣病院」(後改稱「臺北病院」),其後於基隆(1896)、新竹等地再陸續成立分院。

當基隆衛戍病院於1897年遷至基隆獅球嶺山腳下,留下院址新設「臺灣總督府立基隆病院」。基隆病院最初為台北病院之分院,創立於公元1896年(明治29年),官網指出院址設在一座改建之舊廟宇內,考其地址在今基隆市信義國小校內。翌年(1898),改為基隆病院,直轄於台灣總督府,成為總督府監視風土病及發展醫學的新據點。

 

但據我推測,基隆病院有可能是借用後來成為「基隆國語傳習所」(今為信義國小)的廟宇充當臨時赤十字社病院,後再搬遷至基隆衛戍病院所遺留的舊址,即清朝的統領衙門較有可能,然後於1900年(明治33年),在今基隆市信二路114號附近,籌設新式醫院,再遷至現址,此時當地人開始稱呼為「大病院」。

↑從上圖可以看出,左方傳統建築物即為清國昭忠祠,右後方即是清國統領衙門,初期為日軍兵站及病院,當基隆衛戍病院遷至獅球嶺,這遺留的大片建物極有機會成為基隆病院的院址。

 

↑日治時代1925年改建完工後的大門

 

↑1925年新改建前的外貌

 

1925 年基隆病院新建房舍完工,為歐日混合風,是日治時代鋼筋混凝土建築佳作,為署屬醫院中少數保有日本統治時遺留的建築物。

 

台灣護理教育制度自 1895 年歷經 50 年的日治時代,當時日人稱女性護士為看護婦,男性護士為看護人,醫院中制定「看護婦養成內規 」

日治初期病院習慣雇用日籍看護婦,以培訓台籍看護婦為輔。「看護婦講習所」於 1897 年設立,此為一年制速成班,招收日籍公學校女生就讀。然因日籍看護婦難以克服台灣文化與語言落差,故積極培育台籍看護婦,故本院亦成立「看護婦講習所」為專業護理人員訓練醫院。

 

↑日治時期昭和11年(1936)

內設有內科、婦產科、眼科、耳鼻喉科、 X 光室、檢驗室、庶務課,1941年時設有普通病床63床,隔離病床22床,共85床,而在院長之下分設醫務長及事務長各一人,分別襄理醫療與行政等工作。

 

二戰末期台灣遭美軍轟炸時,本院房舍受損最重,倖存而堪使用者只有三分之一,且極破舊。1945年 10 月 25 日,日軍投降,台灣光復,政府於 11 月 11 日派首任院長林柳新接收,改稱台灣省立基隆醫院,先設內科、外科兩門診部,嗣後逐漸充實設備、修復房舍,迄民國 36 年 1月設內、外、婦、兒、皮、眼、耳、牙等八科及 X 光室、檢驗室,並設臨時床 28 床。基隆人就慣稱為「省立醫院」。

17800209_10155123293388618_7561230984864420225_n

上二圖為畠山喜三郎設計的基隆醫院遭空襲後景象
下圖為戰後由李重耀建築師事務所整修配置圖
可說是總督府技手與前總督府工手間惺惺相惜的跨世代傳承吧
平面黑色部分為戰後修復重建,因為腹地夠大也較無大量使用需求,沒有往上增建破壞立面比例,只是因應多雨氣候貼滿二丁掛磁磚,至今外觀仍能看出原貌端倪(凌宗魁先生評論)

圖片來源:http://archbook.com.tw/book-detail.asp?BookNumber=79677

 

88年7月因精省改隸為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

Comments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