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現實不解決,是代表有其合理性?還是我太天真、單純?
家長用腳投票,學生人數少經費跟著減少,這樣學校遑論建立特色,或說設備不如人,因為學校沒錢,那家長看到設施爛,更是會用腳投票。試想,連水電費都不足的學校,處處要限電限水(請記住,學校還是有在推節能省碳省水喔),試想,你是該校總務主任你會怎麼做?這讓我想起好多年以前,師大宿舍晚上10點半以後要關燈,要讀書只能到廁所或地下餐廳借微薄燈光,師大真是時代先鋒,老早就在推廣節能省碳~
而沒錯,是不少學校努力建立特色,且每年也不少學校參加評比比賽,這求新求變值得肯定。但說的難聽,有時是噱頭!家長會因為你這特色而將孩子留下或轉學來此就讀嘛??家長在意的是什麼??這實在是兩難,不建立特色人家不來,有特色人家不一定會來,家長的抉擇真的是很現實滴。不過還是要給予這些努力建立特色的學校拍拍手,至少說明教育是有無限多種可能性與面向,而不是單純的只有強調升學。
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經費如何能實現教育夢想?而學校經費來源就只有那101種,政府分配。小校更是少有家長會、校友會捐贈設備的機會,看來如何分配,真是要各校來各顯本事,八仙過海。
而「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是誰造成?是老師天生狗眼看人嘛?大家都會互推責任,也會互相指責,好吧~我也贊成教師退場與分級,只要家長與社會提出的方案我都支持,但記住,做主的是你,後果可不要別人來擔喔~
***
引用文章學生少錢就少 逼學校能力分班
【聯合報╱陳秀珠/退休公務員(屏縣南州)】 2010.09.11
看到昨天民意論壇陳昭池校長表示,能力分不分班問題關鍵,是在「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我頗為認同。但是為什麼南部學校比北部學校問題嚴重?鄉區學校又比都會區嚴重?還有,為什麼校長等行政人員要冒被處分的危險?這些問題核心又是什麼?
我雖非教師,但在中小學服務廿多年,依淺見,問題癥結有兩個:一是師資結構,一是分配款的不合理。
陳校長提到的問題正說明師資結構的問題,教師評鑑一直無法落實,優秀的流浪教師進不了校門,有問題的教師又很難請出門。敢處理問題教師的校長其下場多半很慘。加上教評會也多半同情同仁,讓主管產生「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心理。
其次是分配款問題。校長們為何那麼在意學測考幾分?多少學生可上明星學校?除了榮譽感之外,校長也不會加薪也不會獲得任何實質好處?那為何要在意?癥結在於縣府給予學校的分配款中的行政費,是依學生數和班級數來分配。
一個學校各項表現再好,頂多校長考績給甲(辦得中等的也是甲),但學校經費苦哈哈,水電費總是東支西絀,各項設備修繕也苦無經費,試問校長會不在意學生人數?
而家長對學校好壞的評斷,又多半停留在考上明星學校的多寡,校長老師再認真,學測成績不亮麗,學生數還是無法提升,如此環環相扣,這可說明,為什麼鄉下學校能力編班比都會區學校來得嚴重的原因。
鄉下學校資源少、補助少,如果再減班、減學生數,學校的分配款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校長們好辛苦,有來自家長的壓力(通常是社經地位較高的家長),有來自教師的反彈。為了學校的經費能夠不被刪減,真是滿腹苦水。
為什麼一個學校的預算是依據學生數、班級數,當然有其道理;但除此之外,是否也該對認真辦學的團隊給予實質的鼓勵,而不是書面上的記功嘉獎,至於何謂認真辦學,教育主管當局的專業就不用我在此多喙。